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初会于东都土娄庄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008版:人文河洛       上一篇    下一篇

开栏语:

大唐天宝三年,东都洛阳迎来了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相遇。被后世尊为“诗仙”的浪漫主义巨匠李白,与被誉为“诗圣”的现实主义大师杜甫,在洛阳初次相会,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双子星开启了为期一年余的相伴相游之旅。河南省杜甫研究会洛阳分会会员田志章同志精心考证,以翔实的史料为基,以生动的笔触为媒,悉心复盘李杜宝贵的交游历程。即日起,本报开设专栏《漫话李杜洛阳相会》,重温这段令人神往的文坛佳话,敬请关注。

 

李杜初会,这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相遇,并非发生在洛阳繁华街市,而是发生于邙山南麓的乡野之间。

诗人李白因为得罪了杨贵妃和高力士,在二人的撺掇下,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四月,唐玄宗依依不舍地放逐了李白,临行,给了李白不少赏赐。

李白从长安出发,到潼关换乘木船,一路东行。他在《梁园吟》里说:“我浮黄河去帝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去”意为离开,“挂席”即张帆开船。潼关是黄河由北南下转折向东的拐角处,从此往中下游,河水较为平稳,李白乘船比在险峻的崤函古道上骑马舒服多了。到了洛阳的孟津渡口,李白下船,翻越邙山,到东都会见杜甫。

史学界只是笼统地说李白和杜甫在东都洛阳会面,具体地说,二人是在洛阳东面首阳山下的杜甫居所相会。公元708年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去世后,按照五品官的规格下葬于首阳山下的杜氏祖茔。

杜审言尽管在文学界声名显赫,但一生都是低级官吏,而且屡次被贬官、下狱、流放,生活比较拮据。杜审言去世后,他的偃师老乡武平一,联合大学士李峤、直学士宋之问等,上书唐中宗,为他争得了一个五品的虚衔——著作郎,这样,他的长子杜闲就可以不经科考,凭“祖荫”入仕。

既然朝廷给了五品官衔,杜审言就要按照五品官的规制下葬,这要花费不少银子。据襄阳文学院的王辉斌教授考证,杜家是变卖了京城的房产才安葬了杜审言,那么公元708年之后杜家在东都洛阳就没有了安身之处,只有移居东郊首阳山下,那里有杜家历代守制的人在土娄村建造的居所——陆浑庄。李白到土娄会见杜甫时,杜甫在土娄为父亲杜闲守制期满不久。

李白为什么要会见杜甫呢?这里面有三点原因。

一是二人有远亲关系,联结李、杜的是善写八分小篆的唐代书法家李潮。李潮,字阳冰,后为当涂县令,是李白的族叔。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说“吾甥李潮下笔亲”,那么杜甫当比李白高两辈。正像王辉斌教授分析的,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歌中,从来没有使用过敬称。

二是李白来会的目的是邀请杜甫和他一道去王屋山,请著名道长司马承祯为自己授道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与司马承祯曾同为“方外十友”,都是声震一时的文化名人。李白请杜甫作陪也是托杜甫的面子。

三是公元744年是杜甫父亲杜闲逝世三周年,中原风俗,逝者三周年纪念是一件大事,李白少不了要凑几两“份子钱”。

李白从孟津渡口下船,经过邙山的通山沟,在著名的晋蔡古道边上,经过了皇姑洞。公元743年,唐玄宗委派妹妹玉真公主代他巡访天下名山大川,玉真公主的第一站是嵩山。她从王屋山出发,经过通山沟半道上的茶庵时,曾驻足讲道。她走后,信徒们在她讲道的窑洞里给她塑了金身,每逢朔望,都上供朝拜,这个窑洞被称为皇姑洞。一千多年来,皇姑洞香火不断,虽屡遭焚毁,依然延续了下来,如今,皇姑洞已扩建成金碧辉煌的、佛道兼容的寺院——邙山全佛寺。李白崇奉道教,与玉真公主交往密切。公元730年,李白初到长安时,曾被宰相张说的儿子张垍暂时安排到终南山的玉真公主别馆安身,公元742年由玉真公主和贺知章推荐入翰林院。李白经过皇姑洞时,玉真公主才刚刚离开这里不到一年,李白免不了进皇姑洞,默默回顾二人的多次交往。

李白到了杜甫住处,二人相处甚洽,主人设宴招待,主客赋诗唱和,商议到王屋山寻仙访道之事。李白在杜甫陪同下,来到首阳山下的杜氏祖茔,给杜闲墓塚上香、洒酒行礼。

土娄陆浑庄,是自西晋以来杜家历代为逝者守制而建造的居所,自公元285年起,经过历代修葺、扩建,到了唐天宝年间,已经形成了能居住几十口人的大庄园。杜甫说:“余田园在东京。”那么杜家在土娄不仅有陆浑庄,还应该拥有相应的耕地,靠地租维系日常生活。

李白和杜甫相会于东都土娄,后事如何,敬请关注下期《同游龙门奉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