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龙区的乔氏国医堂门前,屹立着一棵树龄达1500年的国槐。作为国家一级古树,它虽历经沧桑,却依然遒劲挺拔。冬日里,虬枝尽现似一强健老者站桩守气;夏秋时,枝繁叶茂童童如车盖英姿丰伟,一年四季访者络绎不绝。
走近观察,会发现这棵国槐的与众不同之处。它的主干几乎是空的,像一把破伞向着不同方向伸展,有几个方向的树干仅有两三米高,上面不再有新的枝叶,仿佛已经干枯。然而,从一段看似干枯的树干上,又生出许多新枝,树皮苍老粗糙,里面布满了许多增生样的凸起,却支撑着郁郁葱葱的硕大枝叶。远远望去,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内部已经如此腐朽和空虚,好像病入膏肓、苟延残喘,然而,繁茂的枝叶又昭示着其旺盛的生命力。
面对眼前如此形态的千年古槐,我禁不住浮想联翩:树木作为自然界中的生命体,虽然没有意识,没有思想,也不会言语,身处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饱受旱涝灾害的袭扰、昆虫的侵害、疾病的折磨时,只能被动地适应和忍耐,即便这样,却能存活1500年而屹立不倒。这充分说明,生命是宝贵的,也是顽强的。
细观这棵国槐的树干和树枝,有许多疙疙瘩瘩的东西,植物学称之为“树瘤”。“树瘤”肯定不能与人体的肿瘤等同,但对机体的危害肯定不可否认。一棵患“树瘤”的国槐,不靠药物,更未经手术,仅依靠自然元素的营养和自我调理,竟存活千年仍生机盎然,不能不说是自然界的生命奇迹。
这棵国槐,我们无法判断那些看起来枯死的树干是否还有营养作用,但枯死的树干对国槐的生命起码起着支撑的作用,这是显而易见的。正是枯死树干的支撑,才使得这棵树看起来孱弱又有力,破败又茂盛。如果人类将枯树干或者树干内的“树瘤”全部砍掉,这棵国槐会面临怎样的境况呢?
中医认为,天地四时,阳光雨露,提供了万物生长的环境和条件。植物和动物,其生长和生命均受到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那么,为什么人类的寿命竟远远逊于这棵古槐?
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早已认识到人体生长、脉象变化、精气神状态都与天地四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寒冷温热、气压高低、空气湿度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人类作为受天地精华而生长在天地间的生物,我们不能忘了这一点。
“天人合一”是中医学的基本理念。中医药取自然之元素,凝天地之精气,调人体之阴阳,强调以人为本,通过扶正固本的整体调理,强化脏腑功能,激活、调动、发挥人体内在的抵抗力、免疫力乃至生命力等各种本能性的潜质,归根结底,那就是,我们人类要想健康地存活,必须适应自然,顺应自然,效法自然。
而岐黄学,正是运用自然手毁,应用自然元素,比如中医用来治病的中药,汲自然之元素,凝天地之精气,对人体疾病进行修复,以求阴阳平衡,终达阴平阳秘之目的。
生命无限,贵在效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