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钛合金”配套国产大飞机“心脏”
日期:09-22
钛合金产品下线检测
加工钛合金零部件
“性能完全符合标准,可以持续批量供货!”
前不久,来自下游客户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的验收评价,让洛阳宇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宪委内心激动。
“我们的产品已被批量应用于C919航空发动机叶片、框架等部位。此次验收评价通过,标志着我们成功融入国产大飞机产业链,抢占航空航天新赛道有了产品支撑。”高宪委说。
作为一家主营新材料及其高端机械制造零部件研发、生产的科技型企业,洛阳宇翔科技与国产大飞机结缘,还得从3年前说起。
由于具备轻量化、强韧性、耐高温性等特性,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广泛。然而,3年前,在C919发动机钛合金零部件国产化工作中,尚有不少技术难关亟待攻克。
高宪委介绍,以高温性能为例,传统钛合金材料在650℃以上高温环境下会发生性能衰减,抗拉强度、延伸率、耐疲劳性能均显著下降。在航空发动机动辄7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如何提升钛合金材料高温性能,一直是国内航发领域研究的重点。
3年来,洛阳宇翔科技依托数十年行业经验优势,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推进产学研合作,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围绕材料配比和热加工等环节进行科技攻关,终于从上千种潜在方案中试验出理想工艺,实现批量供货。
“其间,仅试验报废的钛合金材料就有4吨多,成本高达400万元。”高宪委感慨,“但是比起材料应用的广阔前景,这些投入值得!”
眼下,走进位于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厂房,一排排数控机床满负荷运转,机加工声响此起彼伏。乘着国产大飞机配套东风,企业在手订单金额达3亿元,排产已到今年年底。前期的创新投入,正持续转化为“真金白银”。
除了航空航天合金材料,该企业还创新研发铌钛合金超导材料、钨合金、钴铬钼等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疗、半导体等行业。此外,该企业还投资2.8亿元新建合金材料加工项目,构建从原材料到精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可年生产各类合金材料及零部件5000吨。
“依托技术和产能优势,我们将在保障国产大飞机等已有产业板块供货基础上,进军人形机器人、医疗、现代家居等前沿领域,持续抢抓产业风口机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一臂之力。”高宪委说。
洛报融媒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张婧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