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以美食破圈 凭真诚圈粉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004版:洛阳·县区       上一篇    下一篇

食客正在品尝洛宁蒸肉 洛宁蒸肉 洛宁酸牛肉 风景旖旎的爱和小镇

最近,洛宁蒸肉、洛宁扯面、洛宁酸牛肉火爆“出圈”,因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吸引了众多外地食客前来品尝。这波美食热潮助力“洛宁味道”走出深山,也充分彰显出当地美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洛宁县持续挖掘本土特色美食文化,注重保护和传承乡土美食制作工艺,多形式策划乡土美食活动,推动洛宁美食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01 洛宁蒸肉:老家的“妈妈菜”

在洛宁的美食谱系中,蒸肉无疑是最具分量的文化符号。这道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佳肴,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在代代相传的灶台烟火里淬炼,最终成为刻在洛宁人基因里的味觉记忆,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妈妈菜”。

一锅好的蒸肉,从肉、粉条、大葱等食材的选用、腌制方法,到面粉的用量与火候都要严格把握,极尽细致。洛河沿岸出产的金黄玉米面、本地跑山猪的五花肉片、手工红薯粉条,这些都是洛宁蒸肉的关键“成员”。近一个小时的蒸汽浸润,让面粉、粉条吸足肉脂的香味,猪肉渗透谷物的清甜,开盖瞬间蒸腾的香气能飘满半条街巷。

洛宁美食的传承从来不是冰冷的技艺复制,而是融入血脉的生活仪式。家庭式的传承,让蒸肉成为连接亲情的味觉纽带。千百年来,“砂棱嶒、虚腾腾、黄灿灿、油蓬蓬”的洛宁蒸肉一直都是当地祖祖辈辈招待贵客的最高礼遇和庆贺重大节日的必备佳肴之一。

02 亮点不只是蒸肉

洛宁美食文化的根系深扎于千年历史土壤之中,每一道佳肴都是时光沉淀的味觉密码。洛宁作为河洛文化的重要节点,农耕文明的兴起为饮食文化奠定了基础。

酸牛肉以其独树一帜的酸辣口感惊艳众多食客的味蕾,其中以位于中原美食文化街的白记食府最为有名。洛宁山区放养跑山的黄牛,经过炖煮后切成厚片,炒制时借助牛肉高汤、秘制醋汁的加持,再用大蒜、葱段加以点缀,光看卖相就让人食指大动,牛肉入口酸中带辣,烂而不化。几十年耐心打磨的制作秘方,绝不含糊的真材实料,谁能想到,本是一次小小的“失误”如今却成了看家招牌。

酸牛肉的搭档——糊卜同样让人赞不绝口,它类似烩饼,却不尽相同,由稍厚的糊卜条炒菜加牛骨汤做成,有着饼丝的硬朗,但口感更加筋道、耐嚼,以油旺、味美、价廉等特点,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之一。

钟爱面食的洛宁人对扯面也情有独钟,三揉三醒后纯手工拉制成“一筷头”粗细的扯面,汤底以优质的新鲜牛肉、牛骨等加上调料熬足五个钟头,辣子现炕,特调牛油,一口下去,怎一个香字了得!

忠勤厚正的洛宁人对于饮食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牛肉丸子凉粉汤、冯家烧鸡、张氏卤肉、糁汤菜角、故县全鱼宴、兴华豆腐宴……洛宁的美食江湖中,每一种味道都带着鲜明的地域烙印,在烟火气里演绎着独特的味觉哲学。

03 “美食+美景” 可望亦可即

金秋时节,洛宁迎来了一年中最富色彩的时刻。洛河两岸的万亩竹林叠翠流金,神灵寨景区里的红叶似火,苹果小镇的壁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被绿水青山环抱的小城,正以“山水田园”的独特气质,勾勒出一幅多彩斑斓的生态画卷。

洛宁山川岭塬、河湖潭涧,地貌特征齐全。洛河穿境而过,涧河清澈见底,西子湖碧波万顷;神灵寨、嶕峣山、全宝山、秦王寨群山环抱,能远观赏景,更能攀登穿越;爱和小镇、下峪写生基地静谧舒适,放松疗愈,恰到好处。

为了给游客更好的体验,洛宁县不断改进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坚持系统观念,结合热度话题,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挖掘、推广当地特色美食和旅游资源,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入研究,加强工作谋划,做实服务举措,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开展文化旅游、美食体验等活动,增强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同时,该县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推动特色美食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合力。始终牢固树立安全底线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针对各类文旅活动制订完善的安全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对活动场所、餐饮卫生、交通运输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坚决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行得安心。

李峰 杨慧怡/文 宁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