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做人当如苦瓜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08版:洛浦       上一篇    下一篇

苦瓜者,其貌不扬,浑身疙瘩,青绿中透着几分倔强。初尝之,苦味盈口,使人皱眉;再尝之,苦中带甘,别有风味;终尝之,竟觉此苦乃是世间至味,余味绕舌,三日不绝。做人亦当如此瓜,不以甘媚人,不以香诱人,但以苦味立世,以清苦自持。

苦瓜之为物,自有其药用价值。中医谓其性寒味苦,能清热解暑、明目解毒。夏日炎炎,人皆贪凉饮冷,脾胃积热,此时若以苦瓜切片炒食,或榨汁饮之,则体内郁热顿消,神清气爽。苦瓜之苦,非为折磨人舌,实为救人疾苦,乃是一种大慈悲。人之处世,亦当如苦瓜之药用,虽言语耿直刺耳,行为不合时宜,却能切中时弊,疗治人心。苦瓜不因怕人不喜而减其苦味,人亦不当因怕得罪人而藏其真言。

烹饪之道中,苦瓜有一奇特性情:无论与何种食材同烹,绝不浸染他味。与肉同炒,肉味自肉味,苦瓜自苦瓜;与蛋同煎,蛋香是蛋香,苦瓜仍是苦瓜。它不因与珍馐同锅而沾沾自喜,不因与俗物共煮而自惭形秽。此乃真君子之风也。观今之人,往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见富贵则胁肩谄笑,遇贫贱则鼻孔朝天。如墙头之草,随风摇摆;似变色之龙,随境易色。苦瓜之守其本性,何其难得!人若能如苦瓜,处富贵不淫,处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则庶几近于圣贤矣。

苦瓜之生长,亦颇有可观处。它不择地而生,墙角篱边,但凡有一寸土,便能攀援而上,开花结果。其花小而不艳,黄而不媚,自有一种朴素之美。及至结果,初时青涩,继而转黄,终至橙红,裂开露出鲜红籽瓤,引得鸟雀啄食,遂将种子传播远方。苦瓜不自私,不吝啬,虽苦犹荣,生生不息。人之立身处世,何不效此?不必生于膏腴之地,不必长于温室之中,但有一方立足之地,便当奋发向上,开花结果。功成名就之后,亦当如苦瓜裂开,将经验智慧传播后人,不藏私,不垄断,方显大器。

世人多爱甜厌苦,此乃天性。孩童嗜糖,成人好谀,自古皆然。然则苦瓜之味,非得历经沧桑者不能欣赏;苦口之言,非得饱经世故者不能领会。少年时,我亦讨厌苦瓜之苦,母亲强令食之,我则皱鼻拒之;及长大,偶因暑热难当,试食苦瓜,竟觉神清气爽,从此每夏必食。人之成长,大抵如此:初时喜甜恶苦,继而能苦中作乐,终乃识得苦味之真价值。人生百味,苦味最不易得,亦最不可少。未经苦味,则甜亦无味;不历挫折,则成功亦无趣。苦瓜之存在,恰是对这个嗜甜世界的一种平衡。

今之社会,食品多加糖精,言语多掺蜜汁,连药物亦裹糖衣。人人争做甜瓜,个个恐落苦名。殊不知,糖多生蛀,甘多生腻。苦瓜之可贵,正在其不随波逐流,不迎合众口。它兀自苦着,不解释,不辩白,懂者自懂,不懂者亦不强求。此等气节,在当今之世,尤为稀缺。苦瓜般的耿介之士,日渐稀少;苦瓜般的逆耳之言,渐成绝响。社会若只余甜味,则离腐败不远矣。

苦瓜虽苦,却从不自怨自艾。它不曾因自己的苦味而拒绝生长,不曾因他人的嫌弃而改变本性。它接受自己的苦,如同接受自己的绿,自己的疙瘩,自己的命运。这种坦然,这种自信,实为做人之高境界。人若能如苦瓜,接纳自己的缺陷,坚持自己的本色,不因外界的评价而妄自菲薄或得意忘形,则内心之强大,可想而知。

苦瓜之味,初拒之,继受之,终嗜之。此中过程,恰似人对真理之认知:初闻逆耳,继而思索,终乃奉行。世间真理,多不悦耳;济世良方,多不可口。若因苦而拒之,则永远停留在嗜甜的幼稚阶段。苦瓜之存在,似乎专为磨砺人之味蕾,锻炼人之心智。一个能欣赏苦瓜的群体,必是一个成熟的群体;一个能接纳逆耳之言的社会,必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做人当如苦瓜:不必讨好人,但求有益人;不必艳丽夺目,但求实实在在;不必顺遂人意,但求无愧己心。苦瓜之味,是经过时间考验的至味;苦瓜之德,是历经沧桑的真德。愿我们都能保有一点苦瓜精神:苦而不涩,清而不寡,独立而不孤,有益而不炫。

苦瓜之苦,终将化为生命之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