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两大“法宝”助他守护万家灯火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03版:洛阳·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韩作君(左)与徒弟分析比对线索

开栏语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自即日起,本报开设《出彩河南人——洛阳榜样发布厅》栏目,讲好洛阳榜样故事,大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礼遇先进浓厚氛围,以“洛阳榜样”引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砥砺前行,为现代化洛阳建设汇聚磅礴力量。敬请关注。

 

“干刑事技术,永远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必须沉下心,把现场勘查、物证提取这些基本功练得更扎实。”近日,在市公安局2025年教师节教官座谈会上,全国“最美基层民警”韩作君寄语自己的徒弟。

这份寄语,何尝不是韩作君长期以来对自己的要求!

今年50岁的韩作君是市公安局洛龙分局刑侦大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2008年,他从部队转业入警,面对指纹、手印、足迹、痕迹、DNA这些陌生知识,不懂就问,刻苦钻研。

“他对技术的热爱,是刻到骨子里的,别人需要两三年时间,韩作君用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够独当一面。”洛龙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吕晓瑜说。

在同事们心中,韩作君记忆力好,目光敏锐,有过目不忘的本领。韩作君自己心里清楚,这并非天赋,而是源于他的两大“法宝”。

第一件“法宝”是22本厚厚的工作笔记。自2009年以来,他将经手的每一起案件、每一个线索都记录下来。他说:“平常翻阅一遍,就相当于对案件案情进行一次重温,有时候案件的突破口就是在记笔记和做记录时发现的。”

第二件“法宝”是镌刻在他脑海里的独特数据库。在日常工作中,韩作君习惯性地对洛阳各类刑事案件进行分析研究,久而久之,对各个区域的犯罪状况了然于胸。他常常骑着自行车穿行于洛阳的大街小巷,沿途记录各式各样的信息数据,在脑海中构建起独特的数据库。

“师傅把‘每一份物证都可能关系到案件真相,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司法公正’挂在嘴边,把‘勘必细,比必快,串必准,打必狠’放在心上。”在徒弟刘文豪眼中,韩作君是对工作严谨、对真相执着的标杆。

而他精心提炼总结的“勘必细,比必快,串必准,打必狠”工作法,也被全市推广应用。以他名字命名的“韩作君工作室”成为全市刑事技术交流的平台和疑难案件侦办的强力支撑。

一枚指纹、一个脚印、一根发丝,在韩作君的眼中,都是“会说话”的证据,他用17年如一日的坚守,让痕迹“开口”,让真相大白,让罪恶无处遁形。从警以来,韩作君勘查各类现场2200余次,利用指纹比中案件1200余起,通过技术比中嫌疑人4000余人次,协助侦破系列案件270余起,涉及2300余起案件。即使在2019年确诊膀胱癌,他也依然坚守岗位,协助侦破系列案件120余起,提供各类涉案人员线索2600余个。

多年来,韩作君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感动中原年度人物、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今年9月3日,他还受邀到北京观礼阅兵。

如今,洛龙分局“韩作君工作室”的灯光依然常常亮到深夜,这位“神探”依然沉浸在他的痕迹世界里,让物证“开口说话”,让光明照亮黑暗深处,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

洛报融媒记者 申利超 通讯员 郭宇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