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药牛旅文奏响嵩县振兴最强音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004版:洛阳·县区       上一篇    下一篇

风力发电 鱼跃人欢 《于蒍(wěi)新曲》展演 蓄势待发 两程故里经典诵读 晾晒黄精 湖城共融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文旅融合:湖光山色激活振兴新势能

秋日的环陆浑湖畔,晨雾漫过湖面,湖东的迷雾森林里奶白帐篷缀着松针,咖啡香裹着风钻进鼻尖!这个“文旅+户外”新物种,用网红帐篷、森系咖啡屋圈粉青年。

“试营业首周5000+人打卡,游客发起的网络话题播放量破百万,更带火周边餐饮民宿。”项目运营单位嵩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向魁坦言,政府搭台、专业运营,造就了山水颜值“长”成发展价值。

嵩县以“融湖”战略激活环湖资源,依托投资34亿元打造的环湖乐道、南湖公社等28个文旅项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综合整治项目,城区污水处理厂迁建并网项目,洛阳市“四河同治”伊河嵩县段生态文明保护工程等,培育高端民宿、康养运动等六大业态。

嵩县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环陆浑湖主打“湖山圣域·嵩县爱你”品牌,白云山深耕避暑康养,天池山打造生态研学。通过三大片区协同发力,嵩县全域旅游矩阵动力澎湃,新文旅势头正劲。2024年环湖游接待游客321.6万人次,旅游收入13.35亿元。

不止于此。依托陆浑湖、野山菌、特色食用菌等资源禀赋,当地深挖饮食文化,推出全鱼宴、药膳宴、山珍宴三大主题宴席,研发8款药食同源产品,推动新文旅产业向纵深挺进。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餐饮业带动就业近1.2万人,户均增收近2万元。

科技赋能:药、牛产业描绘富民新图景

豫地无闲草,嵩州多仙药。近日,在嵩县车村镇中药材交易市场,56岁的药农张松珍将刚挖出的丹参装车。“现在1亩丹参能卖8000元,比种玉米强10倍。”她指着地里泛红的根茎说。

作为“中原药谷”核心区,嵩县建成5个中药材GAP千亩示范方,顺势药业晋升国家级龙头企业,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0.6万亩,产值突破70亿元,丹参、柴胡等“六朵金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覆盖10万农户。

一条蚕的价值有多高?“去年,依托中原药谷创新优势,我们和省科学院中原药谷科创园科研团队携手突破白僵蚕养殖技术。”洛阳阡陌桑田农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楚小莉坦言。

基于此,嵩县蚕桑产业开启多元化发展新模式,实现白僵蚕质量、产量双提升,去年增收7000余万元。眼下,白僵蚕培育技术正在推广,预计年内将带动500余户村民就业。

这只是科技赋能的冰山一角。据悉,截至目前,中原药谷科创园累计进驻16个院士团队,发布29项研发成果,联动10个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动产业链向药食同源、康养文旅延伸。

在闫庄镇大朱村“托牛所”,养殖户李建伟将自家黄牛牵进标准化牛栏。“这里有专人防疫、配饲料,我还能在合作社分红。”他算了一笔账:存栏10头牛,年收入增长近3万元。

嵩县创新“托牛所+金融+保险”模式,通过集中建设托管点,带动2万户农民年均增收5000元。截至目前,全县牛羊饲养量达45万头(只),成为全省牛羊大县培育县,一个个“托牛所”托起乡亲们的致富梦。

文化铸魂:艺术点亮焕发乡村新活力

2023年6月,小山村迎来重要文化盛事——河南省首家乡村专业美术馆落地嵩县龙王村。这个由嵩县籍画家陈钰铭发起,通过盘活闲置校舍及老村委搭建起的艺术创作平台,设置展览、创作等五大功能区,为村民提供精神滋养。

据悉,开馆以来,龙王美术馆通过策划系列展览、研学活动及文创开发,融入全域旅游,串联“美术馆+乡村游”文旅线路,为嵩县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

嵩县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明确,以文化浸润、艺术点亮推动乡风文明蔚然成风,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秋夜微风习习,走进城关镇叶岭村“岭上酒吧”,三五好友举杯品尝丹参酒,惬意轻松。“这里曾是废弃民房,如今墙绘着桑蚕图腾,成为艺术打卡点。”叶岭村党支部书记董广聚说。

近年,嵩县实施“文艺村长”计划,邀请艺术家创作墙绘、设计景观,打造20余处艺术村落。当地还联合县美协、摄协等文化团体,改造艺术街巷400余处,打造写生村、摄影村等特色村落,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灵魂。

数月前,嵩县与河南大学协商共建“二程书院”,双方通过筹建书院、打造理学研学基地、开发红色文旅线路,将二程故里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助力嵩县构建“文化+旅游”新模式,以千年理学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浸润嵩州,艺术点亮乡村。“乡风文明”的灵魂重塑,带来的改变正悄然发生。在嵩县,现在有事找“三自”组织,矛盾不出村已是常态。嵩县推广社会治理“353”工作举措,组建自治、自乐等志愿组织1820个,信访量同比下降41.1%。

党建聚力:片区共富铺就振兴快车道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5月,洛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嵩县环陆浑湖先导区重点打造中药材GAP基地、沉浸式商业街区等标杆项目,构建农旅康养综合体,全力推进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

“我们创新片区化推进机制,将16个乡镇划分为5大片区40个组团,以‘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原则构建协同发展格局,重构乡村振兴空间密码。”嵩县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放眼全域,在环陆浑湖片区,35个行政村串珠成链,打造新文旅、中医药康养产业集群;在何村镇中药材GAP千亩示范方,柴胡花海随风起伏……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供排水一体化、路网提升等工程,基础设施实现了“片区共享”。

强村富民,人才为要。“以前是想干不会干、怕赔不敢干、群众观望没人干!”董广聚笑着说,村里能有今天,多亏了县委的“联学联建”。

“群众期盼的事就是党委政府要干的事。”嵩县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联学联建”是嵩县县委围绕党建引领,大抓基层,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出台的《实干兴嵩“队伍再造”若干举措》的具体抓手。

具体来说,34个县直单位的党员干部下沉到村组,共建支部、共谋发展、共抓建设、共促治理,联建单位和乡镇党委组建“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工作队,以“老”带“新”入村开展工作,推动资金、技术、人才下沉,合力推进乡村建设。

不仅如此,嵩县还把以工代赈作为推进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探索“政府出料+群众出工”“政府出工+群众出料”“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等形式,带动沿线群众参与建设小型水利设施、乡村道路等项目22个,真正把“公家事”变成了群众“自家事”。

片区战略、共治共建成效几何?一组统计数据可佐证:投资12.6亿元的专项资金,实施供排水一体化改写乡村面貌;环湖接待游客321.6万人次,旅游收入13.35亿元;嵩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8%,增速连续两年居洛阳市第一。

“嵩县的振兴密码,在于把‘千万工程’转化为‘群众工程’。”嵩县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两高四着力”重要要求,嵩县将一如既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以美学思维抓文旅、以数字赋能抓治理,狠抓产业格局重塑、特色农业强县建设、文化繁荣兴盛、“山城”向“湖城”转变,让伏牛山乡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不断创造兴业强县富民的新业绩。

王博 赵明辰 陈笑航/文 嵩宣/图

 

亮眼数据

2024年嵩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8%,连续两年居洛阳市第一

截至2024年年底,环陆浑湖片区接待游客321.6万人次,旅游收入13.35亿元

截至目前,嵩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70.6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70亿元;建成300个“托牛所”托管点,牛羊饲养量达45万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