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设计的力量”促进城市提质
日期:09-13
版面:
第002版: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 上一篇 下一篇
城市既是生活空间,也是美学载体。如何在城市工作新阶段实现“提质”?提升设计建设水平无疑成为其中关键。日前召开的全市城市提质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设计建设水平,更好彰显城市的品质品位,正是要以设计之力贯穿未来城市之变。
城市提质,不仅是道路拓宽、高楼耸立,也是文化气韵的延续、美学品位的提升。当前,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建设目标,要求城市内外兼修、表里都美,实现从形态到功能的全面蝶变。前不久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提升审美品位。洛阳是一座不一般的城市,厚重的历史注定了它始终吸引着无数目光的驻留。我们只有持续提升设计建设水平,让更多街景和建筑承载起中华美学与时代风尚,城市才能散发出更加持久而动人的魅力。
设计,彰显城市品质品位,助力城市出圈出彩。正如上海,诞生于2010年世博会的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一直以“设计”为脉,充分展现出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等特色,演绎“城市处处有设计、生活处处有设计”的上海实践。再如大同,本着“只留遗产,不留遗憾”理念,特邀众多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联袂创作城市公共建筑,让城市更新成为大师竞技的舞台,如今的文瀛湖畔,一座座建筑杰作各有特色,吸引着各地游客奔赴打卡,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实践表明,好的设计能够塑造城市的空间形态,让城市出圈出彩,好的规划更能转化为独特的文化符号与城市竞争力。
对比先进,洛阳也有很多优秀的规划设计领先国内,成为典范,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存在的一些短板。比如古都风貌还不突出,隋唐洛阳城片区历史风貌还没有连线成片;再如一些特色街区还没有特色,店招设计等缺乏烟火气、时尚感,难以形成特色品牌形象等。这都需要我们树立更高标准,提高美学素养,拓宽视野格局,深化设计研究,努力打造高品质城市美学空间。
激发城市的生命力,需要更多“设计的力量”。把准规划的尺、握好设计的笔,把中华美学与时代风尚融入城市设计建设,我们定能绘就古都底色与现代光彩交相辉映的城市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