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洛报融媒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冯小婉)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新赛道,“洛阳创新”发力!
近日,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发布我国首款工业质检具身机器人CASIVIBOT,引领工业质检迈向“具身智能和生态协同”的3.0时代。
工业质检设备被视为制造业品质的“守门员”。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方向升级,传统自动化光学质检设备已难以应对制造场景碎片化、产品形态多样化、工艺流程复杂化的新形势。以手机行业为例,去年我国新上市手机型号高达421款,而一套专有自动化光学质检设备的导入周期往往在3到6个月,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反应速度。
“产业正呼唤一种新的质检方式。它必须能够像人一样,适配复杂多变的工业场景,具备快速导入、灵活部署、持续学习进化的能力。该产品便是对这种行业需求的回应。”中科慧远总经理张武杰表示。
在发布会现场演示环节,瓶身贴标瑕疵检测中,CASIVIBOT机器人通过双臂协作完成对瓶身360°检测全覆盖,动作自然流畅,无须人工干预;汽车电机定子工厂实操中,机器人成功识别微小裂痕和毛刺,单件检测时间小于5秒,效率与人工相比毫不逊色。
该产品配备3组摄像头和7自由度机械双臂,可柔性配备二指、三指和五指等夹具,并嵌入鉴习、鉴心和鉴云三大核心软件技术平台,可谓“脑聪、眼明、手巧”。
其中,鉴习平台实现“模仿习得”。产品可记录、模仿人类质检员的动作路径与姿态细节,面对非标准化工件时展现出高度灵活性。
鉴心平台实现“理解分析”。通过引入视觉与语言双模态大模型,机器人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瑕疵属性、理解成因。例如,机器人可将一道细小裂痕与“由工艺偏差导致的结构性裂痕”对应,为工厂提供专家级的分析报告。
鉴云平台实现“群体进化”。单台机器人一次训练获得的检测经验可以快速同步到整个集群,使其成为可持续进化的智能体群体。
“目前,我国工业质检已经历了‘目视检测’的1.0时代和‘机器视觉检测’的2.0时代。”张武杰说,该产品破解工业质检“最后一公里”痛点,将引领我国工业质检向“具身智能和生态协同”的3.0时代迈进。
自2016年落户我市以来,中科慧远围绕3C电子、半导体等产业需求,推出国内首台用于盖板玻璃外观缺陷检测的自动化光学质检设备等行业领先产品,逐步成长为中国工业视觉检测领域的代表力量。
张武杰表示,下一步,中科慧远将持续推动具身智能质检在柔性场景的应用落地,为我国工业质检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