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日期:09-05
内容提要
80年前,中国人民奋战十四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奋战十四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80年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已经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厚植爱国情怀,集聚奋进力量。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尽一切努力,充分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组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依然需要全国人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事事关心,时时努力,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伟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强化斗争意志,直面风险挑战。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不断扩大侵略范围,妄图侵占全中国,奴役中国人民,在侵占期间残杀中国军民、掠夺中国资源、盗取中华文物、推行奴化教育、进行活体实验等,其嚣张侵略气焰和疯狂的反人类行径遭到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中国军民以伤亡超过3500万人的极大牺牲,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依然需要抗战时期“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锐气,在乡村振兴中俯身田间解民忧,在基层治理中直面矛盾办实事,在科技创新中攻坚克难破壁垒,始终“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直面风险挑战,以“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推动复兴伟业。
坚定必胜信念,把握历史主动。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示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日战争期间,中日两国在国力、军力等方面相差悬殊,中国军民在装备落后、物资匮乏等极端困境下,始终坚定必胜信念,百折不挠与敌人周旋,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从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台儿庄战役重创日军精锐;从敌后抗日根据地“地道战”“地雷战”的智慧抗争,到正面战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坚守,每一次战斗都彰显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当前,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越是风云激荡,越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运用“持久战”思维,坚定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坚信“中国道路”的正确性,蹄疾步稳,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炼和斗争”。但越是艰险越要勇毅前行。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伟大抗战精神作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关键在于将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要发扬抗战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经济发展主战场,以“钉钉子精神”破解“卡脖子”等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要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在基层治理最前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施策,确保基层治理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坚持“寸土不让”,在国家安全关键领域,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在各个领域都要充分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发展动能和治理效能,让伟大抗战精神浸润人民生活、提升精神力量、推动事业发展。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伟大抗战精神始终是激励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直面风险挑战,勠力同心、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作者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