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赓续抗战精神 建设现代化洛阳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005版:理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内容提要

抗日战争时期,洛阳作为中原抗战的主战场,以“铁打的河山、血肉的防线”书写了壮烈的抗战篇章。今天的洛阳,正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建设现代化洛阳的磅礴动能。

 

80年前,中华民族以超3500万名同胞伤亡的巨大牺牲,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中原抗战的主战场,洛阳以“铁打的河山、血肉的防线”书写了壮烈的抗战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我们不仅要铭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历史,更要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建设现代化洛阳的磅礴动能。

洛阳地处中原腹地,抗战时期既是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和河南省政府所在地,也是连接西北大后方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枢纽,战略地位举足轻重。1938年9月,我党在洛阳设立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成为抗战时期中原地区的“红色枢纽”。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曾到此指导工作,3年半时间内,“洛八办”护送1400余名军政干部、2700余名进步青年奔赴延安,转运的军需物资有力支援了华北、华中抗战。

1944年5月的洛阳保卫战,谱写了抗战史上的悲壮一页。面对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武庭麟率领1.8万豫西子弟组成的第15军和94师,依托邙山防线和城厢工事,展开了长达21天的殊死抵抗。在这场战役中,守军在猪龙嘴伏击战中全歼日军1个联队,七里河桥争夺战两度夜袭夺回阵地,城破后仍与敌展开逐街逐巷的肉搏战。最终,洛阳守军以极大的伤亡代价重创日军,用血肉之躯粉碎了日军“三天占领洛阳”的狂妄计划。

80年岁月流转,抗战精神始终是激励洛阳前行的精神密码。今年以来,洛阳市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开展了系列特色纪念活动,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在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河洛壮歌——豫西抗战专题”通过四大篇章再现历史。展柜中,东北抗联时期一双塞了玉米叶和乌拉草的靰鞡鞋,与豫西百姓为战士纳的布鞋共同构成“军民同心”的生动注脚。

创新传播形式让历史可感可知。洛阳市图书馆推出“八秩荣光 薪火相传”线上阅读答题活动,通过《中国的抗日战争》等书籍引导读者重温历史;在西工兵营举办的“山河铭记·时光回响”诗歌朗诵会,以行进式情景演绎带领观众穿越烽火岁月。这些活动既有历史的严肃性,又通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让抗战精神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依托丰富的抗战遗址,洛阳打造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洛阳抗战纪念馆等24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接待访客超300万人次。今年推出的“红色研学路线”,将抗战历史与河洛文化深度融合,让青少年在研学中感悟家国情怀。

在民生改善中践行“人民至上”。抗战时期军民“鱼水情深”的传统,在今天已转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老旧小区改造到伊洛河综合治理,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到“智慧医疗”建设,洛阳用一件件民生实事,诠释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这种血脉相连的为民情怀,与当年豫西百姓为守军送粮送药的壮举一脉相承。今天的洛阳,正将抗战时期的“团结御侮、自强不息”精神,转化为现代化洛阳建设的生动实践。

(作者系洛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