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傍晚,栾川县赤土店镇赤土店社区乡村大食堂热闹起来。窗口前,居民有序排队取餐。与年轻人不同的是,这顿饭,该镇70岁至80岁老人只需花2元,超80岁老人只需花1元。这,得益于洛阳慈善助老帮扶基金的支持。
去年以来,我市把慈善事业摆在重要位置,以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项目为抓手,积极开展“乡村振兴 豫善同行”和“久久公益节”活动,不断拓展募捐渠道,提升救助实效。全年募集款物价值1.64亿元,市本级累计救助支出1.022亿元,为助力洛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位推动
凝聚慈善事业发展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予以强有力的政策与行动支持。”市慈善联合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我市召开参与“乡村振兴 豫善同行”活动筹备工作促进会,市委对慈善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市政府印发实施意见,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会议压实责任,为洛阳慈善事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去年,我市参与“乡村振兴 豫善同行”和“久久公益节”活动。两场活动启动当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线上捐款,各市直单位、企业负责人现场扫码捐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伊电集团、杜康集团、栾川钼业等爱心企业踊跃捐赠,社区居民、个体工商户、乡村群众纷纷响应,颗颗爱心汇成暖流。
最终,两场线上募捐活动实现总筹款9789.08万元,比2023年两场活动总筹款增加806.98万元。其中,“久久公益节”活动,我市线上筹款总额3995.32万元,位居河南省辖市第一。
百花齐放
“幸福家园”勾画振兴新图景
去年以来,市慈善联合总会在全市500个村(社区)开展小而美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项目,解决了一个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洛宁县景阳镇孙洞村设立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募集善款30万元,整修了3000余米的村内道路,安装了立柱式路灯150盏;栾川县耕莘街道上河南社区设立天然气入户项目,募集资金80多万元,解决了社区群众天然气入户难题;汝阳县柏树镇漫流村筹集10万元善款,建成了约30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中心……
“‘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改变了单纯的‘输血’式救助,激发了群众共谋发展、共建家园、共享成果的内生动力。”该负责人说。
精准救助
织密扶弱济困保障网络
嵩县双胞胎姐妹诗言、诗语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由于特殊原因,姐妹俩跟随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爷爷生活,且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幸运的是,她们在市中心医院治疗期间,医院通过医疗救助基金等多渠道联合救助,帮助她们成功实施手术。
自2021年市慈善联合总会与市中心医院联合设立医疗救助基金以来,该基金已累计发放救助款576.6万元,救助困难患者550人。
不仅如此,“爱警助警慈善救助基金”已帮500多名民警减轻经济负担;伊电集团“教育专项基金”10年捐资3400余万元,已为5600多名困难学生雪中送炭;洛阳慈善“助老基金”持续拓展覆盖面,让更多老人安享晚年……
去年,市慈善联合总会发放救助金776.58万元,援助药品价值1542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156人,涵盖大病患者、困难学生、残疾人、留守困难儿童及老人等。
公开透明
筑牢慈善事业公信基石
去年以来,全市多个公共场所屏幕持续滚动播放慈善公益广告,积极参与“慈善会长谈慈善”活动……市慈善联合总会通过多种渠道,持续讲好洛阳慈善故事,推动形成人人关注慈善、人人心向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氛围。
现在,点开市慈善联合总会官方网站,在信息公开栏可以看到每期信息公开专报。专报清晰地显示了募捐资金使用、项目进展、日常接收发放物资等情况。
“慈善的透明度关系到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慈善事业的生命力。”市慈善联合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市慈善联合总会持续打造“透明钱箱”,加强募捐监管,定期信息公开,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依法实现业务内容全覆盖、全公开。
一场场活动传递温度,一张张笑脸传递温情、一次次善举串珠成链。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秉持慈善为民理念,创新机制、打造品牌,让慈善之光在河洛大地熠熠生辉,为更多群众点亮美好生活。
洛报融媒记者 蒋颖颖 通讯员 李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