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文明之城绽芳华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004版:洛阳·县区       上一篇    下一篇

俯瞰洛宁

当晨光穿透崤山的薄雾,洒在洛河的碧波上,欣欣向荣新洛宁的模样渐渐显现。蜿蜒的洛河,孕育了“北国竹乡”的奇观。神灵寨奇山秀水,西子湖碧波万顷,嶕峣山、全宝山、秦王寨群山环抱,仓颉造字、洛书出处、伶伦制管,生态之美与人文之美在此交相辉映。

如今,洛宁这座豫西小城正以文明之光点亮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底色,积蓄更加坚实的力量。

2025年5月23日,对洛宁来说是个极不平凡的日子,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洛宁县首创首成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现代化洛宁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洛宁县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建引领贯穿始终,绷紧了“党委带动、党员先动、党群联动”的工作链条,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党群同频共振的良好工作格局,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用长期作战、连续作战、艰苦作战的理念,不断夯实创建的物质基础、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奋力绘就高品质宜居、宜业的崭新画卷。

补齐短板

以“新颜值”增强城市韧性

“小区加装了电梯,规划了停车位、充电桩,新建的邻里中心还有图书角、舞蹈室、裁缝铺,住着方便又舒心!”永宁街道永宁一号院的居民张女士对改造后的小区颇为满意。

老旧小区“逆龄生长”,基础设施“强筋健骨”,公共服务暖心升级。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的顺利完成,不断刷新着城市“颜值”,让群众的幸福生活有了新写照,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群众需求在哪里,工作重点就在哪里”,洛宁县把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作为重点,将财政支出的近八成投向民生领域,真正把城市建设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践载体,让城市建设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升级。

洛宁县坚持以城市提质为统领,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编制完成城市住房建设、供水排水、教育卫生布局等专项规划。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城市有机更新、社区功能拓展、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等,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全力打造“山水宜居地,洛书文化城”。

该县以“两建设、三改造”为抓手,持续加大城乡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下大力气对城区干道实施“三线入地”,对老旧小区及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线缆进行治理;实施了永宁大道、长虹路、兴宁西路、同心路等道路的新建和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路网体系,畅通城市“毛细血管”;推进城市充电基础设施与停车设施一体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效缓解“出行难、停车难”问题。渑淅高速渑池至洛宁段顺利通车,高速公路“十字交叉”格局即将形成,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县公路路网布局不断优化,为洛宁融入更大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管善治

以“新风貌”重塑生长肌理

走进洛宁县西关社区附近的体育公园,标准化的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上,青少年正在切磋球技,挥汗如雨;儿童乐园里,孩子们欢快地嬉戏,笑声此起彼伏;一旁的便民健身器材区里,老年人转腰、拉伸,唠着家常,一幅生动、美好的生活实景图跃然眼前。

洛宁县积极探索“公园+”模式,将城市书屋、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功能融入小游园,使其成为集休闲、娱乐、健身、学习于一体的“乐享空间”。家门口、街角处,一系列主题丰富、功能完善的小游园、口袋公园的建成,为市民提供了温馨的绿色生态空间,让市民推窗可见绿、出门便入园,幸福感“节节攀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该县坚持“里子”“面子”一起抓,针对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农贸市场、公共服务、黑臭水体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让“脏乱差”变成“洁净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不断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人防疏散、社区消防、医疗养老等设施进社区,建成15分钟生活圈;新增运动场地12.8万平方米,市民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改造提升数字化指挥中心,完善数据分析、推送管理、及时共享等功能,实现“一屏观、一网管”,以数字管理赋能城市建设。依托智慧洛宁数字政府平台,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把邻里中心的概念植入社区工作,将政务、养老、文化等服务整合起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创新“三调对接”基层治理新模式,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把群众呼声回应好、信访事项处理好、合法权益维护好。

匠心耕作

以“强内核”沁润时代新风

8月21日,兴华镇沟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气氛热烈,一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举行。活动以“知识问答+绘画”的形式展开,轻松有趣的互动,不仅让孩子们巩固了知识,更增强了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翻看“文明相册”,从县委书记当证婚人的“零彩礼”集体婚礼,到低碳环保的“单车”婚礼,“为爱减负”的新式婚礼,彰显着婚事新办已经蔚然成风。罗岭乡讲理村在全县率先建成“乡村大食堂”,村民婚丧嫁娶事宜由村红白理事会在大食堂统一操办,党员干部家庭带头推行“一碗饭办一场大事”,吃大锅菜、用平价烟酒,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

一个城市的内涵在于精神、魅力在于文化。在推进城市文明建设中,洛宁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守法、文明风尚提升行动,文明理念化风为俗,市民素质不断提高。

该县把以文化人作为核心任务,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先育“文明人”,再建“文明城”,深挖“河洛文化”深厚底蕴和“红色文化”时代价值,打造核心价值观社区示范点、“诚信一条街”和“洛宁榜样”主题游园,把一个榜样树成一面旗帜、让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市,汇聚了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接续奋斗

以“新答卷”持续擦亮招牌

荣誉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洛宁将持续坚持问题导向,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不断增强城市聚合力、承载力、竞争力,努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让城市之光照亮洛宁发展、造福全县百姓。

坚持产业为基,夯实城市发展支撑。把推进城市提质与产业发展统筹起来,突出集群集聚,做强平台经济,强化创新引领,注重消费引流,着力以城市提质聚合更多优质资源,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做大做强。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加快补齐城市短板,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市容市貌、小区服务管理、城市交通等专项整治行动,为人民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坚持文化铸魂,塑造城市精神内核。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一起创,推动由“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转变,“县城创建”向“全域创建”转变,“形象打造”向“内外兼修”转变,“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向塑造城市文明跃升。

坚持生态宜居,打造城市美丽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塑造城市美学,建设生态城市,倡导低碳生活,让城市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生态本色。

坚持系统施治,优化城市治理效能。深入实施治理网格优化提升行动,提升网格化服务水平。构建数智化治理体系,推动城市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手段拓展。强化立体化治安防控,全力营造清朗、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杨慧怡/文 李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