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我们要在战争环境中受到锻炼,我们要在敌人的炮火下壮大起来。抗战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这是时任某抗日游击队政委王孝慈写给弟弟的亲笔信。在王孝慈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弟弟等先后投入抗战洪流并献出宝贵生命。
“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这是抗日将领蔡炳炎在奔赴前线时写给夫人赵志学的诀别信。搁笔4天后,蔡炳炎即在与日军的拼杀中壮烈殉国。
“我们又要离别了……亲爱的,谁不愿骨肉的团聚,谁不留恋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国家民族重要……请你安心在乡努力妇女解放的事业,成为女英雄,我在外对革命之伟业亦更加努力呵!”
——1939年11月28日,新四军五支队司令部秘书胡孟晋即将返回前线,面对新婚不久的妻子,他强忍离别的伤痛,写下了这样一封辞别书。
“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为后来女子求幸福,也要和男人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作一点有意义的事业……这里的物质生活比较外面苦些,但精神方面则比外面快乐的多。”
——这封从延安抗大寄出的家书,书写者叫韩雅兰,家境优渥、名校毕业,为了“不做时代的落伍者”,她瞒着父母跑到延安上了抗大,后经党组织委派返回前方从事抗日救亡斗争直至病逝。
“爸和哥:你们宠爱和抚育我的艰苦和尽致,我时刻是牢记着的……我之自动参加救国工作,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为的是尽自己之天职与能力贡献于民族解放之事业而已。”
——符克,一位生在富裕家庭的华侨青年,甘愿放弃舒适的生活,走上充满凶险的抗日战场,直至献出25岁的年轻生命。 (本文摘自《抗战家书》(增订版),据《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