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8日召开的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上,聚焦“积极探索高效能治理新路径,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这一主题,市政协开展双月协商座谈。
与会市领导和政协委员、智库专家、乡镇(社区)工作人员、“三新”组织成员、群众代表等面对面互动协商交流,市委相关部委、市直相关委局一一回应,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助推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强化党建引领
建强基层治理网格
近年,我市聚焦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积极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持续创新思路举措,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存在网格治理团队潜在效能未充分发挥、多元力量参与网格管理服务后劲乏力等问题。”涧西区重庆路街道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亚娟建议,要明确相关职能部门下沉网格的工作职责、具体要求,并赋予网格长一定权限,对职能部门参与响应质量进行“背对背”打分。同时,要从市级层面加大对表现优秀的网格长、网格员的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其社会认同感与职业荣誉感。
嵩县饭坡镇党委书记赵信建议,要建强乡镇治理网格。建议市、县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建立“一个网格”“一套班子”“一个平台”的高效能运行体系。要聚焦防汛抗旱、医疗、教育等民生事项,制定标准化协同流程,确保群众复合诉求高效响应。要推行“网格+积分”管理,群众通过认领任务积累积分,可兑换生活服务,并给予其荣誉与物质奖励,激发其参与积极性。
鼓励群众参与
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群众既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也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只有让居民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才能真正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要先把群众中的能人骨干选拔出来,引导大家一起干。”孟津区政协委员、河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西晓建议,要建立“组织摸排+群众推荐+个人自荐”三位一体的社区能人发掘机制,设立“社区主理人”岗位,赋予其议事协商、活动策划、矛盾调解等职能,推动由“社区主理人”牵头、居民自主设计活动,以能人的示范带动让居民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组织”。今年以来,河阳街道部分城市社区通过上述方式,把退休的老干部、文艺骨干等社区能人聘为“社区主理人”,由他们自主设计、链接资源打造乐享生活节、社区邻里节、议事茶叙会等,活动参与人数较往年增加3倍以上。
市政协智库专家、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杨菲雪建议,要成立社区基金,有效撬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基金通常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包括企业捐赠、居民捐赠、政府资助及慈善项目运营收入等,收入可用于社区环境整治、便民服务等项目,是募集善款、高效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和效能提升的有效路径。广州、厦门、苏州等地先行先试,通过设立社区基金的方式,有效撬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营造良好氛围
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基础作用,有助于营造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
市政协委员、洛龙区妇联主席郭笑丹建议,要结合基层治理的实际需求,丰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内容。比如,将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接地气内容融入每个家庭,引导家庭成员参与基层治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家庭故事分享会、优良家风案例巡展、情景剧、亲子实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宣传好的家庭事迹和良好家风,增强影响力和扩大覆盖面。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市委会委员、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肖一妙提出,要筑牢“心”防线,夯实基层治理“柔性基石”。她建议,要积极推进“数智化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平台对通过网格员走访、心理咨询热线、群众反馈和各个系统汇集的数据进行研判,智能发现风险并预警,及时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做到危机早发现、早干预、早转介。
洛报融媒记者 孙小蕊 通讯员 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