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李少棠:浴血奋战,三负重伤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004版:洛阳·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17岁那年,他辞别父母,投笔从戎,投身于救亡图存的洪流中,历经北伐烽火、西安事变、中条山血战、渡江战役,用鲜血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他就是曾在洛阳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离职休养的老兵李少棠。

李少棠是河北徐水人,1912年5月出生,17岁时参加北伐革命军,第二年加入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三十八军。

1936年12月12日,已担任连长的李少棠,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三十八军一七七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战前线,李少棠率领重机枪连全体官兵在临猗县抗击日寇,惨烈的战斗让日寇尸横遍野。战斗中,他被敌军坦克散榴弹击中,身负重伤,血染军衣。

1939年6月,李少棠随部队驻守山西平陆,在保卫中条山的六六战役中,率领全营官兵与日寇浴血奋战,在沟壑之间、枪林弹雨中毙敌无数,阻敌于中条山下。战斗中,无数将士赤血洒战场,他再次身负重伤。

1940年4月,面对日寇飞机、大炮对阵地的连续猛攻,担任营长的李少棠身先士卒率领全营官兵拼死迎战予以还击,击落敌机一架。激战中,他在打击日寇的战场上第三次身负重伤。

1947年,李少棠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冀鲁豫军区城工部指示,进行中原地区地下军事情报搜集工作。他打入国民党十六兵团指挥部、郑州警备司令部警备督查室,为解放军提供了郑州守敌的兵力部署和炮兵阵地图,为郑州解放提供了许多“资料全面、报告及时”的重要情报。

1949年春,长江以北已经解放,解放江南势在必行,解放军急需敌军江防作战计划、兵力部署等重要情报。李少棠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再度潜入龙潭虎穴,在敌军宪兵、特务密布的武汉,以共产党人的胆识和智慧,周旋于国民党军队高层将领之间,巧妙机智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艰巨任务,为我党我军解放武汉、打过长江、进军全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李少棠继续着自己的戎马生涯,后到洛阳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离职休养。在洛阳,李少棠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老党员、老战士的身份持续发光发热,主动为单位发展建言献策、为青年干部传经送宝,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红色血脉。

1988年,李少棠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李少棠逝世,享年83岁。

洛报融媒记者 申利超 通讯员 魏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