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让文学焕发新活力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007版:书香       上一篇    下一篇

李佩甫《平原客》 (花城文学奖获奖作品) 赵德发《缱绻与决绝》 (人民文学奖获奖作品) 高源《你是水晶、冬天、葡萄和鸟》 (“陈伯吹新儿童文学创作大赛”获奖作品)

“新人辈出的时代,就是文学最好的时代!”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评委会主任余华在颁奖典礼上感叹道。对于新人作家来说,成名之路多有不易,而文学评选可以为他们架起一座走向大众与文坛的桥梁。

多年来,出版机构通过举办评选、征集活动来推荐优秀作品,同时发掘有潜力的新人作家,为文学塑造了一个个闪亮时刻。人民文学奖、花城文学奖、“芙蓉文学双年榜”、百花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希望杯”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等,成为连接作家、读者和市场的纽带。

让文学更宽广地融入生活

近日,电视剧《生万物》的热播,让观众对其原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获奖小说《缱绻与决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人民文学奖于1986年创立,评选范围为该年度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刊发的优秀作品,以及该年度为《人民文学》作出巨大贡献的作家与学者。其中,许多作品改编成影视剧。

花城文学奖由《花城》杂志创办,旨在鼓励原创文学创作者、奖励卓有成绩的文学原创佳作,聚力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提升文艺创新创造能力。“花城文学奖历届的评选,皆兼顾经典传承与创新探索。”花城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花城》杂志主编张懿说,回首看来,当年评出的作家作品都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也体现了花城文学奖的前瞻性和时代影响力。

“芙蓉文学双年榜”是《芙蓉》杂志社特别策划的大型文学品牌活动。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芙蓉》杂志社社长陈新文说,该活动深入中国文学现场,致力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当代文学评价体系,为中国当代文学呈现湖南维度。“芙蓉文学双年榜”保持的鲜明特点,就是内容围绕城市公共生活展开,打破文学生活和公共生活之间的藩篱,让文学更加宽广地融入人民生活。

“希望杯”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的举办,同样是一个鲜活的实践。希望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扆源雪表示,“希望杯”征集活动具有鲜明的导向,即注重主题性、文学性和儿童性相统一。真正从儿童出发,充分连接新时代与儿童生活,满足当代儿童的精神需求。

不断创新艺术表达

从评选、推荐活动脱颖而出的文学作品,多为原创文学中的优秀代表,为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家赵德发创作的《缱绻与决绝》,以沂蒙山区天牛庙村近百年土地变迁为背景,深刻展现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厚重情怀。作品贯穿四代人的命运,描绘了沂蒙山民在社会变革浪潮中,将生命、爱情与希望深植于这片血汗浇灌的土地,历经磨难与欢欣的动人历程。

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中增设长篇致敬奖,由柳青的《在旷野里》摘得。这部深藏了70年的作品,以明敏眼界和宽阔襟抱,塑造了新的历史时期一批基层领导干部形象,体现了柳青创作中一贯坚持的人民情感和家国情怀。而获长篇小说奖的刘醒龙的《听漏》,同样反响热烈。该书的授奖词中写道:环扣相衔、情节丰饶,舒展自如地揉进了养分丰沛的专业知识,既巧且妙地将各种疑案拿捏得隐显适当。

翻看花城文学奖历届获奖名单,有几个显著特点:平衡传统与创新,既有路遥《平凡的世界》、张洁《祖母绿》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也有王安忆《考工记》、刘亮程《捎话》、李宏伟《灰衣简史》等兼具时代性与艺术性的新作;同时推动文学与现实的连接,关注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回应,如李佩甫《平原客》、韩少功《修改过程》、张欣《如风似璧》探讨时代议题,强调文学对生活的观照。

“芙蓉文学双年榜”凭借鲜明的文学态度和取向,塑造了自身独特的影响力,目前已举办两届。第一届上榜作家,既有韩少功、范小青、东西等文坛常青树,也有卢一萍、李宏伟等“70后”代表作家,还有王威廉、陈春成、杨知寒等“80后”“90后”新锐力量。其中,韩少功的散文集《人生忽然》入选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桂冠作品。

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中,陈彦的《星空与半棵树》荣膺桂冠。该书通过半棵百年老树失踪的事件,引发出位于秦岭深处一处村镇的社会震荡和众生相。

有效引导作家创作

文学奖、征集活动的“含金量”,不在于多热闹的喧嚣,而在于坚守自身独立的品格,在披沙拣金中寻找优质作品,有效引导作家创作。

细数“希望杯”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入选作品,作者多为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其中,李姗姗的《青铜神树》,通过贴近新时代少年儿童感兴趣的科技考古及考古人背后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带领读者领略三星堆文物魅力及文物修复知识,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科技考古的标志性成果。

“陈伯吹新儿童文学创作大赛”自2022年创办以来,涌现了《你是水晶、冬天、葡萄和鸟》《南塘老街》等优秀获奖作品,后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

《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是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获奖作品,由木也著、友雅绘。这本书用散文诗的语言和童话的幻想建构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富于童心童趣的细节里蕴含着足以启迪成年人的复杂与深刻,目前版权输出到越南、斯里兰卡、泰国、土耳其等国家。此外,第三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金奖作品《不要动一只蜗牛》,将图书做到了既“好看”又“耐看”。故事采用一环扣一环的多线索叙事,用一个又一个的戏剧性转折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进行。两部作品从金波幼儿文学奖脱颖而出,出版后获得多个重要奖项。

让文学回归文本,只有更多优质的内容呈现,才能彰显文学奖的珍贵价值,这些作品证明了这一点。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朱子钰)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