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件件珍贵文物 记录抗战历程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004版:洛阳·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展出的靰鞡鞋 百姓为战士们纳的鞋底 孩子们参观展览 日军攻打洛阳时使用的150毫米榴弹炮

百姓自发为战士们纳的鞋底、日军轰炸洛阳时遗留的弹头……昨日,“河洛壮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豫西抗战专题展”在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正式开展,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块块图文展板再现豫西人民的抗战历程,带领参观者重温峥嵘岁月。

1

四大篇章生动展现豫西抗战历程

走进“河洛壮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豫西抗战专题展”现场,一幕幕场景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被带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

此次展览由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市档案馆主办,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承办。展览依托文物、档案史料等,多维度展现了豫西地区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豫西地区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是抗击日军西进的重要屏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活动的重要区域。”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馆长王丹介绍,无数英勇的豫西儿女浴血奋战,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本次展览分为“初燃·抗战烽起”“砥柱·同仇敌忾”“鏖战·浴血豫西”“胜利·正义永存”四个篇章,反映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军民在民族危亡之际同仇敌忾、奋勇抗争的英雄史诗,引导大家深刻感悟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

一双靰鞡鞋承载东北抗联精神

在此次展览的第一篇章“初燃·抗战烽起”,展柜里一双颜色发旧的鞋子引起了参观者的好奇。

这双鞋颜色暗淡,鞋面由牛皮制成,鞋子尺寸比普通鞋子大,内部空间较宽敞,里面还塞着玉米叶和乌拉草。

“这双鞋叫靰鞡(wùla)鞋,是东北抗战的文物之一。”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副馆长邓雅磊介绍,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他们积极抗战,活跃于白山黑水之间。

东北抗联面临的自然环境异常恶劣,常常是“白雪铺满大地,山中雪积及尺”。作为东北地区特有的御寒鞋履,靰鞡鞋凭借草纤维的保暖性、兽皮的防水性及宽大鞋型的包容性,能在寒冷环境中有效防寒。

“当时条件太差,很多战士连鞋都没有穿,即使像靰鞡鞋这样简陋的鞋,也是战士们珍贵的装备。”邓雅磊介绍,与此同时,豫西地区掀起救亡热潮,豫西党组织积极行动,形成覆盖多地的组织网络。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学生游行、工人支援,共同铸就抵御外侮的精神丰碑。

3

一双鞋底见证军民一心、英勇抗战

一双普通的鞋底背后承载着怎样的抗战故事?在此次展览的一个展柜里,一双厚实的鞋底看起来朴实无华,但背后记录着一段难忘的豫西抗战往事。

1944年5月,洛阳沦陷,国民党军队溃败至豫陕边界和伏牛山区。在这危急时刻,中共中央作出向河南敌后进军、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决定。

当年9月5日,以皮定均为司令员、徐子荣为政委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又称皮徐支队)宣告成立。随后,皮徐支队长期在登封、巩县(今巩义市)、伊川、偃师等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挺进豫西后,在我党领导下,皮徐支队不仅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还实施各项“减负”措施,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和赞扬。豫西地区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一度掀起了送子送夫参军参战的热潮。

“当时部队物资匮乏,洛阳当地百姓就组织起来为战士们缝衣服、纳鞋底和鞋垫。”邓雅磊说,这双鞋底厚度约1厘米,上面布满了细密的针脚,可见百姓对战士们的关爱之情。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双鞋底下面还压着一块粉色的布,布上还有明显的线头。邓雅磊介绍,这是洛阳当地百姓捐赠的嫁衣。“战士经常受伤,需要布来包扎伤口,但布匹不够怎么办?这时,百姓就把家里的布捐出来,即使珍贵的嫁衣也都捐给战士用。”邓雅磊说,这见证了军民一心、英勇抗战、同仇敌忾。

4

一枚弹头无声控诉日军暴行

此次展览还展现了日军在豫西地区的暴行。日本侵略者出动飞机狂轰滥炸,制造各种惨案,屠杀无辜群众,奸污妇女,焚烧家园,强征劳工,掠夺物资,毁坏文物……不仅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而且造成了重大损失。

据记载,从1937年到1945年,日军对洛阳进行60多次空袭,投弹1000余枚。

此次展出的一枚弹头,为日军攻打洛阳时使用的150毫米榴弹炮。弹头锈迹斑斑、带有引信,顶部还标有型号字样。在弹头一旁,展示了日军轰炸洛阳时使用的航空炸弹残骸。这些无声的证物,正是侵华日军犯下累累罪行的冰冷注脚。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免费向社会开放,欢迎广大市民前往参观。

洛报融媒记者 孙小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