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琵琶弦上听心曲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第008版:洛浦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里,用文字描写声音最生动、最传神的名篇,莫过于白居易的《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诗中多处对演奏琵琶的动作及音响效果的描写,想象奇特,比喻贴切,读后让人久久难忘。

位居弹拨乐器首座的琵琶,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已经出现。经过历代演奏者的不断改进,最后定型为四根弦。千百年来,琵琶因音域广阔、音色多变、表现力丰富、演奏技巧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被历代文人雅士反复吟咏。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杜甫的“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苏轼的“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晏几道的“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每次读来如佳肴在口,满嘴溢香。

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知识的获取方式远没有今天这样便捷,但强烈的求知欲,还是驱使有心人寻找一切机会去汲取知识的营养。几位音乐同好,经常聚集在一台小小的收音机前,定时收听《音乐欣赏》节目。得知即将播出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的消息后,我们早早挤在收音机前,正襟危坐。当琵琶在高音区奏出的强烈而雄壮的鼓声从收音机里传出,我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接着军号、炮声、马蹄声等琵琶模拟音响依次呈现,瞬间把我带入军营整肃、旌旗蔽空、战鼓隆隆、铁骑驰骋的古战场。尤其是通过轮指、扫弦、绞弦、颤音等琵琶特有的技法,不断变换节奏,生动逼真地描绘气势磅礴的大战场面,“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在耳,仿佛置身于“雄军百万,铁骑纵横,呼号震天,如雷如霆”的特定情景……楚汉战争那慷慨激昂、气势雄壮的场面,被琵琶有声有色、绘形绘影地描绘出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我的音乐库里,又存放了一种古老的乐器——琵琶演奏的乐曲:《霸王卸甲》里的项羽,《塞上曲》里的王昭君,《霓裳羽衣曲》里的杨玉环,通过音乐家灵巧的手指,陆续走进我心深处。尤其是《阳春白雪》,明明描绘的是雪景,却弹得热烈欢快,仿佛那雪不是冷的,而是滚烫的,落在皮肤上会灼出伤痕来。

琵琶的音色丰富多变,既可以铜琵铁板高唱大江东去,也可以红牙象板轻歌杨柳岸晓风残月,无论是欢快的喜悦、深沉的忧伤,还是激昂的斗志,都能通过四根弦完美地诠释出来。闲暇时光,听格调细腻轻巧的《夕阳箫鼓》《月儿高》《塞上曲》,温和典雅的《高山流水》《龙船》《夕阳箫鼓》,或者从其他乐器移植过来的协奏曲《临安遗恨》《梁祝》《彝族舞曲》等,无不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的身心沉浸在铮然作响的琵琶声中,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让心灵在这美妙的旋律中得到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