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80年前的那场战斗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第008版:洛浦       上一篇    下一篇

那真像一阵风,“噼里啪啦”就收拾了。老程听他是地下党的父亲说过那场战斗,很是感慨地说了前面那句话,然后用吐沫把嘴唇润一润,以弥补自己没能上阵的遗憾。老程是山口外邻村的,长我几岁,全白的头发顶在头上,云一样地游动。他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上,敏捷,比我强许多倍。

80年前,那个打死日寇联队长梅协的战斗故事,我在槐小读书的时候,和我的同学们都听说过。我还跟着教我画画的武老师,画过这个故事的幻灯片呢。时光荏苒,我们实地观察那场战斗的发生地,再次听了这个故事,仍然钦佩抗日英雄的壮举。

那是1944年冬日的一个清晨,日伪军一千多人围剿我佛光峪根据地,日军联队长梅协带了十几个军官士兵进山侦察、勘察地形。小鬼子太狂妄,低估了抗日军民的意志和决心。这是老天爷给咱民兵一个杀敌建功的机会哩。老程喃喃自语。据《偃师县志》记载,那个清晨,梅协一行刚进山不久就被抗日群众发现,在山道的一处急转弯,民兵李太成扑上去,一刀砍死了一个日本鬼子。民兵李大春端起刚缴获的机枪,“哒哒哒”连射,消灭了4个日本鬼子。其他民兵追杀了5名鬼子,剩下的两个日本鬼子一个朝山下跑,一个朝山上爬。而朝山上爬的那个鬼子手握王八盒子,被我方5名儿童团员穷追不舍。前面的李元寨腿被打伤了,仍不放弃。乔颂仁扑上去抱住鬼子的腿,李元寨赶上去用大刀砍向日本鬼子。后来才知道,这个被儿童团员砍死的鬼子就是日寇的联队长。是个大佐级的大官呢。

这个故事,百姓口口相传至今,版本稍有差异,但大致相同。进了山口,老程带着我们下了公路,顺着一条羊肠小道蜿蜒走去。那是一个秋天,小麦的绿刚刚铺满黄土地。老程说,日本鬼子就是顺着这条山道,一大早悄悄进山的。这条山道,顺着山沟,时而一侧是高坎,时而一侧灌木丛茂密。小道和山坡上,卵石累累,在草丛中露出点点灰白。高大的杨树林,在朝晖的映射下,呈现出一抹淡淡的嫩黄。嫩黄和墨绿,各得其分,共同装扮着这片英雄的山峦。

当时日本鬼子小队在山道上遇到了清晨出山的村民,为了不走漏消息,就把这些村民押着跟在小队的后面。被日本鬼子逮住,没有好果子吃。山道弯曲,前后时有阻隔,鬼子小队如毒蛇般在山道上游走。有了弯曲的山道和灌木丛的掩护,后面被押的村民相互一使眼色,干他!就把押着他们的鬼子干掉了。据说前面的鬼子还不知晓。无论这个故事是如何发生的,反正结果就是这条“毒蛇”被抗日群众截成了几节,甚至没有来得及展开战斗队形,也没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一阵风似的,十几个鬼子无一生还。驻扎在偃师的日本侵略军联队长梅协,对自己的死有多种预判,但至死也不可能想到会死在几个英雄少年手下。

我们在山地羊肠小道上气喘吁吁,有一片石板坡,只几个脚窝可以踩踏,灌木丛密匝匝的枝叶不断拉扯人们的衣裳。这是遭遇战,民兵们反应快捷高效,真是一个壮举呢!此战缴获了手枪步枪机枪冲锋枪掷弹筒,还缴获了宝贵的军事地形图图囊和作为敌方精神象征的太阳旗。

今年初夏时节,我们又来到了当年战斗的发生地——碾道湾的后峪村,村口小广场树立起了一通纪念碑,黑色的碑体上,“纪念碑”三个大字格外醒目,碑后则有关于那场战斗的文字介绍。碑帽斜顶如山,刻有长城、抗战群众的浮雕。我们默默地围着纪念碑,看着,念着,想着……敬佩一群手执大刀长矛的农民敢与装备精良的日本鬼子对决,并取得完胜,真真是一场充满传奇色彩的战斗!在民族在家乡遭遇危难的时刻,人们的血液里流淌着顽强不屈的血性,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下,一个个扛锄种庄稼的农民拿起枪成了一名名抗日战士,他们共同发出了强劲的怒吼——“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父亲也曾是一个农民,在抗战胜利70周年接受采访时,回忆他参加八路军的心态。他说,如果咱们都不去抗日,那清叫日本鬼子欺负咱们了。

纪念碑后面是碾道湾村一片片乡村新居,小广场上花木繁茂。远山近峦,充裕的阳光染出了一层层水墨画般的效果。村前平坦如砥的大道,串联起了一个个的小山村。深山,溪水,沟壑,山村,蕴含了无数的宝藏财富,而“伟大的抗战精神”,更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挖掘、继承、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