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在孟津区会盟镇油坊村的高密度玉米田里,区植保站的技术人员组织智能植保无人机进行赤眼蜂抛卵球投放作业,利用先进生物技术防治玉米病虫害。 当前正是玉米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的高发期。与常规化学防治手段相比,赤眼蜂生物防治效果可靠,经济效益突出,生态友好性强。每个抛卵球内含有定量赤眼蜂卵,孵化后赤眼蜂会迅速“上岗”,寻找并寄生于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的卵内。本次放蜂活动覆盖孟津全区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投放面积达1万亩,为玉米生长筑牢“防虫屏障”。 郑占波 马绍磊 摄
20日,在孟津区会盟镇油坊村的高密度玉米田里,区植保站的技术人员组织智能植保无人机进行赤眼蜂抛卵球投放作业,利用先进生物技术防治玉米病虫害。
当前正是玉米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的高发期。与常规化学防治手段相比,赤眼蜂生物防治效果可靠,经济效益突出,生态友好性强。每个抛卵球内含有定量赤眼蜂卵,孵化后赤眼蜂会迅速“上岗”,寻找并寄生于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的卵内。本次放蜂活动覆盖孟津全区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投放面积达1万亩,为玉米生长筑牢“防虫屏障”。 郑占波 马绍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