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临习“二十品”首选《牛橛造像记》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008版:人文河洛       上一篇    下一篇

《牛橛造像记》拓本 (资料图片) 扫码阅读本栏目已刊发文章

学习“龙门二十品”魏碑书法,先选哪一品入手为好?清末民初书法家康有为已经给出了参考答案,他认为《丘穆陵亮夫人尉迟造像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牛橛造像记》,别称《尉迟造像记》,最适宜书法入手练习。

康有为在著作《广艺舟双楫》中说:“《丘穆陵亮夫人尉迟造像记》体方笔厚,画平竖直,宜先学之。”将此题记列为研习“龙门二十品”书法首选之品。所言“丘穆陵亮”是指北魏大臣穆亮(公元451年—公元502年),字幼辅,鲜卑族,本姓丘穆陵氏,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后迁居洛阳。穆亮是北魏开国功臣穆崇的后代,娶中山长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孝文帝迁都洛阳时,穆亮负责营建城防,是掌管北魏洛阳城建设的核心成员,之后历任冀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尚书令等要职。穆亮的夫人是尉迟氏,其儿子牛橛早逝,尉迟氏为牛橛造弥勒像一区,并题记祈福,即今见《牛橛造像记》,此题记虽未记述书刻者姓名,然而根据史书所记,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时,穆亮是营造都城洛阳的重要官吏,管理着众多能工巧匠,因此,应当是其请当时洛阳文人中的“善书者”或擅长书法之巧匠所作,故此题记系精心而为,其书刻俱佳,结构峻整,笔法奇逸,气象灵动,可谓美不胜收。

《牛橛造像记》全称《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像题记》,因其题记首行年号“太和”之后第三字残损,故学界对其纪年有“太和九年”与“太和十九年”之争论。据《魏书·高祖记》所载,穆亮于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始任“司空”之职,至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司空穆亮逊位”。若其官职与题记文中所言“使持节、司空公、长乐王”记述相对证,可知此题记应为“太和十九年”所刻。

此题记书法,属于典型的魏碑“洛阳体”,符合成熟时期魏碑的一般书写规律,其结构紧密,中宫紧收,用笔多以侧锋斜入,捺出波磔锐利,点呈三角形,垂多为悬针,精劲刚健,方正隽利,于魏碑刚劲有力中又见平和端庄之态,并无剑拔弩张之感,兼具含蓄温润之美,可谓雅俗共赏,为“龙门二十品”魏碑“洛阳体”的代表之作,已遥开隋、唐楷书之先声。《牛橛造像记》整体上保存得较为完好,高67厘米,宽34厘米,为螭首碑形,碑额无字,题记原石有阴线刻界格,通篇7行,满行16字,可谓字字珠玑。题记全文如下:

太和□九年十一月,使持节、司空公、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请工镂石,造此弥勒像一区,愿牛橛舍于分段之乡,腾游无碍之境,若存讬生,生于天上诸佛之所,若生世界妙乐自在之处,若有苦累,即令解脱,三涂恶道,永绝因趣,一切众生,咸蒙斯福。

据郭玉堂《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记载,1925年,北魏《穆亮墓志》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北西山岭头村,其妻《穆亮妻尉太妃墓志》亦同时出土。墓志出土后曾在民间流传,之后由民国书法家于右任购得,并收入“鸳鸯七志斋藏石”珍藏,今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据志文记载,穆亮高祖穆崇为北魏开国功臣,受封为宜都公,家族五代皆与北魏皇室联姻。穆亮弱冠入仕,后历任侍中、征南大将军等职,作为北魏洛阳城营建工程的主导者,其主持的城防建设为孝文帝迁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穆亮在景明元年(公元500年)任司空期间,还平定了南齐陈显达的叛乱。《穆亮墓志》与同期出土的《穆亮妻尉太妃墓志》,共同构成了北魏珍贵的家族史料,同时也是魏碑墓志书法之瑰宝,更与龙门石窟《丘穆陵亮夫人尉迟造像记》遥相呼应、互为参照,在魏碑书法史上有独到的地位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