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诗瓷”共千年,方寸见大唐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008版:人文河洛       上一篇    下一篇

唐长沙窑青釉“君生我未生”瓷壶 唐长沙窑青釉“一别行千里”瓷壶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变体阿拉伯文瓷碗 唐长沙窑青釉“自从君去后”瓷壶

近日,“我有方寸心——唐长沙窑瓷器诗文特展”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展,邀请大家循着诗与瓷的足迹,触摸一个鲜活、富有诗意的盛世大唐。

长沙窑是兴起于“安史之乱”后、鼎盛于晚唐的南方民窑,以其开创性的“釉下多彩”与“模印贴塑”技艺,与越窑、邢窑鼎足而立。它不仅是彩瓷时代的先驱,更做了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将诗歌、警句、谚语、广告语,直接书写或彩绘于日用瓷器之上。本次展览汇集长沙市博物馆等机构珍藏的119件(套)长沙窑瓷器精品,系统呈现这批“会说话的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脉与人间烟火。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展出的长沙窑瓷器上,大多数都有题诗,其中还有“洛阳”“龙门”等字样。在长沙窑瓷器上已发现的130余首诗中,仅有20余首可考为名家之作,其他多出自民间文士甚至窑工之手,是真正来自民间的“大唐好声音”。

展览分多个单元

第一单元“方寸绘唐诗”——

揭示了在唐诗高度社会化的背景下,长沙窑如何敏锐捕捉潮流,让诗歌飞入寻常百姓家。题有“白玉非为宝,千金我不须。意念千张纸,心存万卷书”等诗句的瓷壶,体现了科举取士制度下民间对知识的渴求。

第二单元“咫尺显万象”——

聚焦诗文映照的唐代世俗风情画卷。这里有寒食扫墓的习俗记录——“寒食元无火,青松自有烟”,有湖湘春日的欢歌——“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也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这样大胆率真的情爱表达。

第三单元“万里共朝晖”——

展现了长沙作为唐代外销瓷器重镇,依托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让长沙窑瓷器行销世界的盛况。展品中,既有内销瓷器上“附信到扬州”的商旅乡愁,也有为适应海外市场而创新的产品,生动体现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千年前,长沙窑瓷器正是自湘江入长江,经扬州转入隋唐大运河网络,北上洛阳、长安,或南下出海的。运河是这些“诗瓷”流通的血脉。如今,它们中的精华部分“归来”,在昔日的交通枢纽洛阳展出,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展览位于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将持续至11月16日,大家可免费参观。

洛报融媒记者 刘嘉仪 文/图

 

部分展品介绍

唐长沙窑青釉“君生我未生”瓷壶

壶身题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诗文大意:你出生时我还没有出生,等我出生时你却已经年老了。你遗憾我出生得太晚,我遗憾你出生得太早。

此诗是长沙窑瓷器诗文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首。同一首诗,书写之人、阅读之人,各有各的心境和理解。这首由佛理教义演绎来的情诗,表达了两人相见恨晚、无缘错恨的遗憾。我与君的遗憾,可以是男女之爱,也可以是忘年之交,诗中只说因生迟、生早而生恨,但所为何事,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唐长沙窑青釉“一别行千里”瓷壶

壶身题诗: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诗文大意:出行的路程山高水远,旅人只能前行并不知何时能归。家乡的亲人也在数着数过日子吧,就像游子每夜都在回望故乡的方向。

《全唐诗》收录蔡辅《大德归京敢奉送别诗四首》其三的七言诗与此诗相似,诗作:“一别萧萧行千里,来时悠悠未有期。一年三百六十日,无日无夜不相思。”此诗日本园成寺亦有收藏。蔡辅是大唐官道衙前散将,大中年间与日本僧人圆珍一起随商船前往日本。有研究者认为,蔡辅的七言送别诗可能是其回国后模仿民间流行诗寄送回日本的怀念之作。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变体阿拉伯文瓷碗

伊斯兰文明大量使用文字装饰,这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有关,文字代替塑像成为传播伊斯兰教最普遍的方式。长沙窑此类褐斑彩绘题记碗,所题文字类似阿拉伯文的变体,一般译为“真主伟大”或“安拉”,应是西亚地区的来样定制瓷器装饰。在对阿拉伯文字书写的过程中,不识原意的长沙窑窑工开始自主的模仿改造,逐渐使其演变成中式风格的山水、云草。

唐长沙窑青釉“自从君去后”瓷壶

壶身题诗:自从君去后,常守旧时心。洛阳来路远,凡用几黄金。

诗词大意:分别后的漫长时光里,我心坚定,相守不移。洛阳的路途遥远漫长,不知你归家要花费多少金钱。

在这首诗中,我们读到一个女子最纯粹的期盼,不求荣华富贵,只求与君相守。敦煌遗书和长沙窑瓷器诗文中有“自从君去后”的几种文本,是值得注意的文学流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