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孟津区平乐镇天皇葡萄采摘园里,绿油油的藤架上挂满沉甸甸的葡萄,有黑中透紫的夏黑、紫红如宝石的户太、翠绿中透着鲜嫩的阳光玫瑰等品种,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慕名而来的游客正在采摘自己满意的葡萄,尽情感受葡萄园里的乡村味道。
平乐镇把优质葡萄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谋划,积极鼓励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当地种植大户,采取“公司连基地、 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抢抓市场机遇,发展“短、平、快”的特色葡萄产业, 让有机葡萄搭上“旅游快车”,让小葡萄成为串联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全镇种植各种优质葡萄1000多亩。
走进平乐镇天皇村千度红葡萄园,各色葡萄成串挂满枝头。负责人王保厅介绍,园子里的葡萄全部采用富硒种植新技术,肥料用的是含磷量较高的农家肥,灌溉用的是380米深井里的水,防尘用的是钢结构塑料大棚。整个生长期都不使用化肥、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仅葡萄着色均匀、含糖量高,而且有效提升了葡萄的口感。
常袋镇曾是远近闻名的红提种植基地,但由于种植时间长,品种逐渐老化,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为了让老葡萄种植基地重新焕发活力,该镇采取“党组织+种植公司+种植农户”的模式,引进中国阳光玫瑰联盟等多家龙头企业落户基地,种植阳光玫瑰、蓝宝石、夏黑等优质葡萄600多亩,形成8家企业集聚的现代设施葡萄种植集群,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位于该基地的科瑞种植家庭农场,秉持绿色无公害理念,摒弃传统的施化肥方式,采取先进的智能化水肥一体滴灌新技术,以鲜鱼和黄豆发酵的氨基酸蛋白粉为核心养分,从源头保障葡萄绿色品质和独特风味。同时严格控产,一根藤仅留一串,每串不超55颗,保证了果实生长均衡、颗颗圆润饱满,种植的高品质葡萄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位于邙山上的送庄镇,采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围绕“稳就业、强基础、富家乡”这一主题,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村民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在栽种过程中,积极推行“减梢增叶、果实套袋”等栽培管理技术,并且采用了飞鸟架、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最新的葡萄种植技术,全部实行有机种植和绿色溯源系统,产量、质量都明显提高。
该镇东山头村洛阳溢乐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念五是孟津区联栋大棚葡萄种植第一人。“我们园区不断对新技术进行探索和应用,通过实施‘疏果、控果、限产、优育’等管理新技术,走出一条品牌增收之路。尤其引进葡萄套袋技术,让葡萄穿上防护‘外衣’,有效提高了优果率,增加了经济效益。”黄念五说。
近年来,孟津区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绿色环保、生态有机”理念,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以现代农业标准发展葡萄产业,以工业化模式壮大葡萄产业,从第三产业视角延伸葡萄产业,小小的葡萄如今已催生出集种植、酿造、旅游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体系,成为孟津推动三大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
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孟津区已培育出龙浩农业、荣丰葡萄、洋丰果业、博康农业、天皇葡萄和润园春、梦之缘、溢乐园等多家葡萄种植龙头企业,拥有阳光玫瑰、夏黑、金手指、月光无核、夏之红等优质品种20多个,全区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1.5万亩。葡萄变成了致富“金串串”,“串”起了集葡萄种植、葡萄采摘、休闲农家乐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新链条。
眼下,正值孟津葡萄成熟的黄金季节,连片的规模种植园里,各色葡萄挂满枝头,正在专用透明袋里“享受清凉”,绿的似翡翠,红的若宝石……游客或进园享受田园采摘乐趣,或坐在颇具欧式风情的葡萄酒庄里,品味现代化技艺酿造的红酒,感受别样风情。
郑占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