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埃塞俄比亚驻华使馆内,古乐叮咚,妙音绕梁。一位女士演奏的编钟乐曲《东方红》得到国际友人盛赞。演奏的乐器编钟是伊川县白元镇常峪堡村洛阳尊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选送的产品,演奏者国家三级演员郑舒凡女士,也是该公司的员工。这是“埃塞俄比亚崛起文化艺术展演·中国北京”活动的一个片段。
据洛阳尊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灿省介绍,今年是中埃建交55周年,双方在埃驻华使馆举办埃中友好商业文化艺术周。主会场除经贸往来和签约相关合作协议外,将交替上演中埃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文艺节目。
“这次带的编钟有两款,一款是立式落地放的,一款是小套桌摆式的。”赵灿省介绍,编钟是近日将组件打包运抵使馆的,组装后就抓紧进行试音,确保演出效果。乐曲也是精挑细选,有《东方红》《友谊地久天长》《茉莉花》《我爱我的祖国》《我的祖国》《龙的传人》。
“编钟是礼乐文明的象征,在八音中属于金音。”谈起编钟,河南省艺术铸造“行业大工匠”、洛阳市工艺美术大师徐明介绍,立式编钟是高2.3米、长3.4米的定音编钟,缩小版的编钟可以放置在茶几上进行演奏,高0.37米、长0.6米。两种编钟演奏出的礼乐效果也不一样,大的浑厚凝重,小的空灵悦耳。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在埃塞俄比亚驻华使馆奏响编钟,让国际友人聆听泱泱华夏的大国之音,让世界看见中国青铜文明之美,聆听礼乐文明的和谐之音,我们无比骄傲。”徐明很是欣慰。他介绍,过去制作青铜器,多是仿形、色、质而制,真正达到古代礼器使用标准,必须得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像青铜乐器的仿制,就必须考虑到不仅能观赏,还要能演奏,使其还原出古风的音韵来。定音编钟制作难度更大,最难的就是根据每个编钟钟体的大小、厚薄、材质、工艺等因素,选择敲击点与八音对应起来反复调音试音。
“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必须从量变走向质变。”在葛寨镇烟涧村、白元镇常峪堡村,不少青铜器制作厂家的负责人表示,许多知名企业都专门设岗,聘请具有音律知识的定音师为青铜乐器把关。 (李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