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远去的叫卖声

日期:08-18
字号:
版面:第008版:洛浦       上一篇    下一篇

日子在几乎一成不变中一天天度过。大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孩子们上学下学,割草玩耍;猪吃食上圈,鸡入窝下蛋,就连刮的风,下的雨,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只有街上偶尔的叫卖声,像是给蓄水池里扔了一块石头,村里才会起一些波澜。

“瓦盆儿瓦罐儿!”这声音一般出现在农闲时,是一个平板车拉着瓦盆瓦罐叫卖。瓦盆大的套小的,再套更小的,一套一大摞;瓦罐根据盛面、盛米、盛盐等用途,有三四种。谁家的瓦盆瓦罐不小心弄碎了,或者不够用了,这时候就该添置了。拿起盆罐,上下看看有没有毛病,用指头敲敲,如果声音清脆不沙哑,就买下了。大多人是去看热闹的,顺便帮着挑挑货,讲讲价。俺们老想往人群里钻,却总是被大人们揪出来,怕俺们毛手毛脚把东西弄碎了。

“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叫声,一年四季都有,一般在午后。一根长板凳,上面绑一块磨石,旁边挂两把刀具,夏天找一棵大树下,冬天找一个太阳地儿,不定谁家就把剪子、菜刀拿来了。这个看着最没意思,用刀具在菜刀上铲几下,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磨啊磨,不一会儿看热闹的就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个叼着旱烟袋的老头,有一句没一句的和磨刀人闲谝。

“剃头!剃大人孩子的头!”剃头匠“一头热”的挑子一放下,最先围过来的是村里的老头儿们,他们一个个围上白大褂,脸上捂上热毛巾,很享受地让剃头匠随意摆弄。全神贯注的剃头匠也很享受,尤其刮胡子时,刮几下,把剃头刀在一块长长的帆布上来回蹭几下,那动作很是潇洒。剪子、推子、刀片在头上、脸上乱舞,心里总是有些恐惧,俺们都是远远看看不往前凑,不管头发多长,都不想被修理。不得不修理时,也是被大人拉着拽着,黑丧着脸,极不情愿,有人为此还会大哭一场。

“花米糖儿大绿豆儿——”是专门吆喝给俺们这些孩子的。圆球似的花米糖儿又甜又酥,上面的糖都粘手,啃一口,不用嚼就化了,能从嘴里一直甜到心里。根据大小,有一分的、二分的、五分的、一毛的,有的上面还有红点,光看看心里都觉得甜。大绿豆儿是煮熟的,小贩用半张书纸卷一个小喇叭筒,挖一勺,倒进纸筒里,再拿出一个瓶盖上有针眼的小盐瓶,头朝下往大绿豆儿上猛抖两下,二分钱一份,吃着真香。

“冰糕——冰糕——白糖冰糕——”的声音肯定是在夏天。每次听到吆喝,我都情不自禁地往街上跑,和别的孩子一样,盯着自行车后座上那个大白箱子,吸着自己的手指。谁如果买一块,会引起一群人眼馋。卖冰糕的经常诱导我们,都别跟着了,赶紧回家向大人要钱吧,冰糕又甜又凉!过一会儿再想吃可没有了!俺们也不理他,只是跟着走,直到他出了村,一群人才怏怏而归。

每次“冰糕——冰糕——白糖冰糕——”的吆喝声传来,不定就会从谁家传出孩子的哭闹声。这时,卖冰糕人大都会在街中间的大皂角树下等一会儿,不定哪个门里就会跑出来一两个眼里噙着泪,却一脸灿烂、手里拿着钱的孩子。

村里的叫卖声还有:“崩炒豆”“钉锅锔碗”“收破烂”……

那时的一日三餐,大都是放够盐就行了,如果给饭菜里放一点酱、醋、五香粉等佐料,饭菜就会更有一些味道。村里的这些叫卖声,就像日子中的佐料,让全村人有了一些希冀,多了一些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