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我家就在河边住

日期:08-18
字号:
版面:第008版:洛浦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小我就喜欢水,喜欢村边的河渠池塘,爱与水打交道。从小到大,从“大家”到“小家”都在河边住。成家后又搬了几次家,搬来搬去总离不开河。

作为土生土长的洛阳人,我接触最多的是伊河、洛河、瀍河、涧河,这几条河流犹如一个大家庭,休戚与共,互联互通,一脉相承。在四条河流之间,我接触最频繁、最熟悉、最有缘分的当数瀍河了。

1982年,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瀍河区教书,“成家立业”的新“家”就安置在瀍河西岸的一所小学校园里。住房虽然破旧,但能推窗望河,窗外数十米处即是瀍河了。告别伊河岸边的老家,又到了城市里的瀍河边居住,与河为邻,深感荣幸。

那时,我晚饭后常在瀍河堤岸散步,与河流或同行或逆行,倾听河水波涛声声,欣赏两岸灯光璀璨。但遗憾的是,当年的瀍河河水微弱且污浊,有时还散发出令人掩鼻的腥臭味儿,整条河道犹如“龙须沟”。

1995年,我从瀍河西岸老平房搬到河东岸一栋集资小楼里,依然住在河边。

彼时,瀍河河道再次清淤疏浚,垒砌护堤,铺设排污管道,河床内还固定了三级橡胶水坝。但由于上游水源稀缺,河内水少质劣,夏秋季节,河道杂草飞蚊滋生。面对这条缺水的河流,一些居民摇头叹息,颇有怨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洛阳市全面启动“四河同治、三渠联动”,针对市域内的伊河、洛河、瀍河、涧河和城市区的中州渠、大明渠、铁路防洪渠进行集中治理,截污治污、水系连通、黑臭水体治理、引水补源、清洁河流等重大工程全域实施,我家旁边的瀍河变得更加美丽指日可待。

不久后,我居住在瀍河东岸二十几年的砖混结构小楼房,经棚户区改造,变成了现代化的高层居住区。回迁时,小区门前的瀍河河道经过了一期治理,沿河两岸埋设污水管道,堵塞所有排污口,河床清淤疏浚,岸线美化绿化,种草植树,护堤内铺亲水乐道,河道中设立10组过河石墩,临水岩石挡水护岸,错落有致,步行道两旁四季绿树成荫,草木葱茏,引来白鹭、水鸭繁衍生息,凫水觅食,鱼翔蛙鸣,鸟语花香……昔日的“龙须沟”,如今成了家门口的滨河亲水游园。人们置身于绿树清流的生态环境之中,或散步健身,或跳舞练拳,或握竿垂钓,或踏石赏花,或提笼遛鸟,其乐融融。

随后,经过瀍河二期治理改造,朱樱湖至陇海铁路桥段的瀍河河道旧貌换了新颜。

原河岸杂草、灌木、黄土被樱花、曲柳、塔松、枇杷、海棠、银杏、乌桕、女贞等观赏树木花草替代;河道内昔日的垃圾山、垃圾沟,如今改造成了碧波荡漾的朱樱湖和湿地公园。黄河水穿越邙岭流经此处被朱樱湖活动坝拦蓄,再缓缓注入瀍河,清澈的湖水细水长流,调节瀍河中下游河道的流量,净化了河道水质。朱樱湖盈盈湖水与湖中小岛,还吸引无数水鸭、白鹭到此栖息繁衍戏水。丰盈的湖水涵养大量鱼虾,吸引垂钓者纷纷前来甩竿钓鱼。清澈的黄河水犹如母亲的新鲜血液,给瀍河注入了生机活力。

在瀍河即将流入洛河的岸边,新建了隋唐大运河文化公园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瀍河两岸的一湖一园一馆,以及含嘉仓、老子故宅、潞泽会馆、孔子入周问礼碑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像珍珠一样璀璨夺目。历史名城,古今辉映,洛阳以其优美的自然风景、厚重的文化底蕴、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边住……”身边的瀍河虽然不够宽,也没有稻花飘香,却有瀍壑朱樱,铜驼暮雨,白鹭凫鸭,烟柳鹤舞,四季花香,滋润了我的心田。站在我家北阳台,能看到河水穿越邙岭,蜿蜒而来;站在南阳台,可以遥望瀍水与洛水交汇。打开手机,朋友圈里晒的九格美图,几乎有一半都是瀍河两岸四季美景——春天的瀍壑朱樱,夏天的美人蕉、石榴花、芙蓉花,秋日的碧水蓝天,冬季的河岸雪景、火树银花……美化绿化亮化的新瀍河尽收眼底。

我站在阳台上,倚栏眺望,聆听流水哗哗,翠鸟啾啾,那平缓宽阔的水面上,微风吹拂,岸柳摇曳,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莺歌鹭鸣……身为洛阳人,怎能不被这钟灵毓秀之风光所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