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打造“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003版:洛阳·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关乎民生福祉与社会稳定。今年以来,宜阳县锦屏镇按照省委“五基四化”的要求,经过配强村(社区)党支部、选优支部书记,在村和社区划小网格,将党小组建立在网格上,深入推进“党建+网格+大数据”工作,探索基层治理“五个一”模式,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党建引领,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锦屏镇以党建为引领,科学化构建基层治理“三级网格”体系,以镇为单位成立“一级网格”,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网格长;以村(社区)为单位划分23个“二级网格”,由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机关干部担任网格指导员;以自然村、街道、小区楼栋单元等为单位划分87个“三级网格”,115名村“两委”干部全部纳入网格担任网格长或网格员联系群众,实现党建、村务、综治、应急、卫健、经营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此举打破了部门壁垒,实现了资源整合与精准对接,使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多元共治,建强基层治理“一支队伍”

在三级网格中,推行“1+1+1+N”模式,即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至少1名网格员、1名片警,并根据需求吸纳“五老”人员、志愿者等N名兼职人员。尤其注重吸纳威望高的“五老”人员参与矛盾调解,充分发挥其熟悉民情、善于沟通的优势。同时,通过严格的考勤考核机制和定期培训,提升网格员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意识。这支队伍既具备政策执行力,又扎根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有效保障了治理工作的落实。

数据赋能,打造基层治理“一个中心”

依托已建成的社区邻里中心和农村乡里中心,整合“12345”便民服务热线、110联动、综治信访、公安消防、人大代表等资源,建设数字乡村-智慧网格数据管理中心,并在“宜阳锦屏”微信公众号中开通“锦屏居民通”小程序,设置社区服务、民呼我应两大板块,居民通过使用小程序了解镇村工作动态、提出问题诉求,由网格员每天收集汇总分析,做到“易事格中解,难事镇里决”,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借助这种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实现了信息的高效流转与处理,极大提升了响应速度与服务精度。

服务创新,健全基层治理“一套机制”

建立网格“巡逻—议事—联动”机制,专(兼)职网格员每日在网格内重要区域巡逻,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和安全隐患,通过“锦屏管理通”小程序及时上传巡逻信息和发现问题。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行“简事立办、难事联办”:简单问题由网格员直接解决;复杂问题由网格长牵头,组织镇村干部、人大代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网格员等召开议事会,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协调解决。群众诉求通过“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模式精准对接,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这种机制既调动了多方力量参与治理,又形成了责任明晰、协同高效的工作链条。

试点先行,树立基层治理“一面旗帜”

根据村情实况,锚定锦屏镇漫流村作为基层治理试点,在深入推进“党建+网格+大数据”工作的基础上,构建“村党组织—网格临时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突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网格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形成“一站式受理、一平台调度、一体化服务、一张网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2024年,通过试点建设,漫流村成功建设省级“五星”支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4万元,实现集体经济与基层治理“双提升”。试点经验为全镇推广提供了可操作的模板,验证了“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下一步,锦屏镇将持续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进一步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协调各方作用,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王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