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市志·人物志》中,革命烈士王三江舍生取义的事迹令人感动。
王三江,1879年出生,洛阳人,他天资聪颖,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把自己的住室命名为“潜渊斋”。中青年时期,他热心教育事业和社会改革,是当地剪发、放足运动的骨干。
抗日战争初期,王三江经常与中学的进步教师接触,受到革命思想熏陶,树立了抗日必胜的信念,衷心热爱共产党。
1944年,皮定均率部到达豫西。当时,已至暮年且双目失明的王三江主动与八路军联系,他激动地对部队的同志说:“我日日夜夜想着你们,快给我分点儿工作干吧!”
了解王三江的情况后,部队领导给他讲了我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请他帮助宣传。王三江兴奋地带着党交给他的任务回到了村里。此后,他担任义务宣传员,每天在孙子的陪伴下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动员许多学生参军抗日。
1944年12月,日伪军发起进攻,企图一举摧毁八路军抗日力量。我军和广大群众发起反“扫荡”斗争,王三江也参与其中。他发动群众,积极筹集前线急需的物资。
日寇投降后,当地抗日武装准备撤出,前往桐柏山区。王三江让孙子带路,赶上了部队并恳求:“我跟你们走!”部队领导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劝他留下。王三江顾全大局,听从安排,挥泪送别八路军部队。
八路军南下后,王三江被人告发。王三江自认为宣传抗日无罪,并不躲避。在被国民党关押期间,王三江依然宣传共产党的政策。有人劝他说:“只要你说一声共产党不好,就可以立即送你回家。”王三江断然拒绝。
1946年,王三江被敌人活埋。解放后,当地政府追认王三江为革命烈士,将其忠骨迁葬故里。
洛报融媒记者 余子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