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大湖之上有这么一群人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007版:书香       上一篇    下一篇

书籍简介

《洞庭人家》系作家余红最新长篇小说,抒写洞庭湖区近40年来生活变迁史与新时代生态恢复。作品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夜游洞庭别有风味,月光如水,如画中漫游。

我出生在洞庭湖畔,小时候最向往的事便是去对岸走亲戚。旧时的北门渡口是市区到河西唯一通道,每坐一次渡船就是一次领略湖光山色的机会,途中百鸟飞翔、江猪子(江豚)嬉戏。后来,洞庭湖上有了洞庭大桥,市区有了高铁站、建了飞机场。在外地20多年,家乡常回常新,这几年,洞庭湖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岸线更绿、水质更清、野生动物更多。6年来大湖治理弹指一挥间,我的长篇小说《洞庭人家》抒写的正是这背后的故事,由宋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构建起“巡湖—护湖—人湖共生”的生态演进轨迹。

“十年禁渔”实施以来,长江湖南段及洞庭湖生态加速恢复,长江生物保护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这背后,正是有为守护一江碧水无私奉献的人群,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如磐石的定力,才有了清新明亮的生态城,才还了八百里洞庭一江碧水。

我写《洞庭人家》花了5年时间,这也是湖区人“守护好一江碧水”蜕变的5年。我前后采访了一百多位老湖区居民,调查三代以上湖区居住史,采访湖区重大生态事件等。在不断走访过程中,听老渔民讲故事,相当于随他们一起回顾了湖区生态文明发展史。

我认识了他们:“麋鹿守护使者”周圆,坚持每天巡湖,用脚步丈量着洞庭湖每寸堤坝,用手记记录着洞庭湖的每处变化;“江豚守护使者”何大明,熟悉的人称他为“江豚奶爸”;还有一群用镜头观察着候鸟的摄影人、用行动守护着洞庭湖的志愿者。

我开始构思《洞庭人家》这部作品,想由洞庭湖一家人的故事,写出洞庭湖区乡里乡亲的人生轨迹和生活万象。《洞庭人家》故事发生地“洞庭镇”正是这一特殊社会历史转型期的一个微观切片。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种种机遇,洞庭湖边的宋家人,以宋长江、许玉珍为代表的第一代创业者凭借智慧,将宋记农产品发扬光大。第二代创业者代表宋明泽以军人的果敢,整合洞庭湖周边资源,带领洞庭镇人兴业致富,在改革与转型的矛盾中不断突围与奋进。第三代创业者宋明泽的儿子云峰和云帆既是新世纪科技创新的领头人,又是生态环保的践行者。

我写这部小说的另一个核心是点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洞庭湖的三宝“江豚、麋鹿、候鸟”就如空气一样,与宋家三代人如影随形,因此他们懂鸟语、知鱼巢。

小说的后半段,当盘龙岛的村民们面对禁渔令时,经过多重斗争最终还是做出了“人给水让路,水给人出路”的决定。当一汪清澈的湖水出现在小说的结尾时,这汪湖水象征着自然家园的回归,是对良好生态环境的一种向往,意味着现代乡村在经历了工业化革命后,人们内心的觉醒。这才是这部小说的内涵。而宋家三代人薪火相传的奋斗足迹,恰似洞庭的春潮,生生不息。

(据《湖南日报》 作者: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