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的寨门,蜿蜒的小巷,青砖灰瓦。迈入洛阳市孟津区柴河村一座挂着大幅路遥画像的农家小院,仿佛踏入了黄土高坡著名作家路遥的故居。
土窑、水车、石碾、煤油灯,眼前那斑驳沧桑的景物,无一不折射出路遥当年生活过的场景,让人恍惚间又穿越回四十多年前的旧时光。
小院建有三孔窑洞,分别挂着“双水村”“延安”“梁家河”三个牌子。三孔窑洞内部也各有不同,“双水村”和“梁家河”两个窑洞面积分别有七八平方米,里面摆放着各种和路遥相关的书籍和生活用品,其中一个皮包还是路遥用过的。“延安”窑洞最为宽敞,由一室一厅的套间构成,侧壁上还挖出一张土炕。
小院内墙上挂满了各式农具,后院一口炉灶上放着硕大的铁锅,一串串金黄的玉米和鲜红的辣椒吊在门前,随风轻摇。院外还有一片小广场,一口老井、一座窝棚分立角落。广场围栏边竖着的“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几个大字分外夺目。
是谁在这荒野小村建造这么一座路遥主题的院落?带着强烈好奇,我渐渐走进了小院主人老胡的内心世界。
老胡名叫胡南堂,年近六旬,原是中国石化河南炼化公司一名职工,2003年下岗创业,自办公司。但老胡并没有把精力都放在生意上,而是在空余时间租下了一所闲置的农家院,把这三孔窑洞改建成了名为“村里的家”红色教育基地,并在院中摆置有关路遥的物品。
因为喜欢路遥所著的《平凡的世界》,从1988年至今,老胡前后看了7遍,书中很多励志警句他早已烂熟于心。他常教导员工:“我们都是平凡人,但我们不能因为平凡而沉沦、不去奋斗,我们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出不平凡的事,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为了让大家切实领会路遥的精神世界,他还多次带领员工奔赴陕西路遥纪念馆。
2018年8月,老胡做了个决定——建红色教育基地。他的初衷是定期组织员工到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团队凝聚力,并以此为美丽乡村增砖添瓦,让更多游客到此免费观光。老胡就是这么个有点儿一根筋的人。
老胡也是一个在公益上很大方的人。神鹰救援队吉利大队成立后,他多次出钱出物,同时还主动联系条件薄弱的山村建立帮扶点,常年给予物质援助。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老胡站在窑洞前的院落里,仰望着头顶那方星空若有所思。当我问起他是否在考虑今后对公益事业的打算时,他笑着说:“暂时保密,明年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