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正面
金币背面
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第三展厅末段,陈列着一系列来自异域的珍贵文物,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外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繁华盛景。其中,一枚金光熠熠的金币总能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凝视——它便是我国通过专业考古发掘出土的、为数不多的东罗马拜占庭金币真品。
这枚弥足珍贵的金币于2013年出土于涧西区衡山路一座大型北魏“甲”字形墓葬。该墓规模宏大,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全长58.9米。根据墓葬形制、规模及所处邙山北魏帝陵区的分布情况,考古专家推断墓主应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市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该墓葬历史上曾遭多次盗掘,虽出土遗物较为丰富,但大多残损严重,完整器物罕见。然而,这枚来自遥远西方的金币,凭借其坚固的黄金材质和深埋于泥土中的特殊位置,不仅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更奇迹般地躲过了历代盗墓者的洗劫。
细观这枚金币,正面为东罗马帝国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的半身像,双目炯炯有神,脑后饰带飘动,盔甲与冠冕上镶嵌珠宝纹饰,右手紧握长矛;背面则镌刻着手持十字架的维多利亚女神立像。
尤为重要的是,这枚金币品相上佳,且拥有确凿无疑的考古出土背景。其铸造时间(公元491—518年)与墓主人节闵帝元恭的下葬时间(约公元532年)最短仅相隔十余年。这意味着,从铸造于东罗马帝国,到跨越上万公里抵达北魏都城洛阳,并最终作为珍贵随葬品进入皇帝陵墓,这枚金币最短仅用了十几年时间。金币边缘发现的刻意剪边痕迹,更暗示它可能在流入洛阳后还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流通或赏玩,其实际进入中原的时间可能更早。
“这枚异域金币在北魏帝陵的出现并非偶然。”博物馆工作人员说,它正是6世纪洛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的生动写照。彼时的洛阳是人口超百万的全球第一大都市,城南专设“四夷馆”以接待四方来客。《洛阳伽蓝记》翔实记载了当时的盛况:“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罗马帝国),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如今,在博物馆同一展厅内,这枚拜占庭金币与波斯银币、晶莹剔透的西域琉璃器皿、形态各异的胡人陶俑等文物共同展出。这些文物相互印证,共同勾勒出丝绸之路贸易鼎盛时期,洛阳“商旅日夜不绝”的繁华盛景与多元文化交融的壮阔图卷。
洛报融媒记者 刘嘉仪 通讯员 来闪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