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力量”助我国能源转型向“绿”而行
日期:08-06
版面:
第002版: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 上一篇 下一篇
中油一建参建的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 (资料图片)
本报讯 (洛报融媒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吴潘潘 朱春晓 高田阳)记者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第一建设公司(简称中油一建)获悉,该企业成功助力全球最大单体绿氨项目——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于近日正式投产,为国家能源转型贡献强劲“洛阳力量”。
作为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大工程”代表,该项目充分利用吉林西部风光“绿电”资源制氢,再将其与空气中的氮气结合,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绿氨”,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5万吨,节约标煤23万吨。其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在绿色氢基能源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
作为重要参建单位,中油一建承揽了项目16标段,涵盖1至3号制氢厂房和制氢变电所、液氨罐区、液氨装车栈台土建及安装、火炬基础施工等关键内容。
为保障施工质量,该企业成立项目专班,创新构建“多方联动、精准攻坚”组织模式,并设立技术决策、施工执行、安全监督三大平行小组,每周开展跨领域研讨会,对制氢厂房、球罐焊接及电解槽安装等关键技术进行集体论证,开展专题攻关,并在具体施工中秉持精品工程理念,按照“标准引领、样板先行、全员参与”管理模式,组织各施工队扎实推动项目建设。
在碱液电解制氢厂房建设中,针对36台单体60余吨的电解槽安装,该企业创新工法,通过铺设钢轨,积极应用定制小车、卷扬机、四角50吨千斤顶微调等关键装置,实现设备安装精准就位,并构建起防砸、防雨、防尘的“三重防护网”,为项目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施工工期内的多变天气,中油一建积极搭设封闭阻燃防风棚,在内部安装温湿度控制系统,并在每个焊接班组配备专职测温员,实时记录预热温度,确保球罐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9.86%。此外,面对东北地区漫长冬季,该企业项目团队打造了包括混凝土基础边角粘贴反光条等在内的“越冬防护三件套”,通过“组合拳”使冬季施工质量达标率保持100%。
“自从承接项目建设以来,我们通过两年多奋斗,最终确保项目正式投产,成功展现‘中国炼建第一军’在‘双碳三新’领域积极开拓的综合实力。”中油一建大安吉电新能源项目经理王令强自豪地表示。
作为国家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未来中油一建将持续加大对“氢能、储能、光热、地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力度,进一步挖掘“双碳三新”业务市场,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持续为国家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