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来袭,深圳多地临时避险安置点迅速启用,以扎实保障与细致关怀为群众筑起“温暖港湾”——值守人员冒雨送去热气腾腾的一日三餐,更有安置点搬来百余本图书丰富时光,贴心派发被褥、为行动不便的长者加设简易床;而避险人员亦以善意回应,有人因顾虑身上泥水与饭菜污渍弄脏安置场所,坚持在门外就餐,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与文明,在风雨中传递着城市的温度。
安置点有了“图书角”
“能随手拿本书看,心里面踏实多了”
深圳晚报讯 (记者 王宇 刘夏蓝 陈仪衡) 9月23日傍晚,罗湖区草埔小学、水田小学等临时避险安置点成了转移群众温暖的“临时家园”。
在草埔小学羽毛球馆内,32名来自附近工地的工友在此安置。起初,不少人靠刷手机、睡觉打发时间,氛围略显沉闷。“大家暂时离开熟悉的环境,难免会心慌,得找点事做转移注意力才行。”草埔小学副书记徐军告诉记者,他当时想到遍布学校各楼层的图书资源。“一楼的图书架离羽毛球馆最近,搬书很方便。”徐军当即提议将图书搬到安置点,很快,100多本图书被有序摆放在场馆中间。“之前觉得待着无聊,现在能随手拿本书看,心里踏实多了。”一位翻阅着图书的工友笑着说,这些书就像“定心丸”,让等待的时间变得充实起来。
在水田小学的安置点里,也上演着暖心场景。截至23日20时30分,学校已开放5个教室,妥善安置85名受台风影响的群众。“晚上天气凉,盖好被子别着凉,有需要随时喊我们。”晚上气温逐渐下降,学校老师和工作人员早早准备好被子,逐一分发到群众手中。在安置群众的过程中,学校值守的老师细心地发现有位老人家腰腿不好,睡普通地铺不太方便,于是立即协调物资,为老人家额外提供了简易支架床,并安置在通风、安静的位置。“躺在床上比睡地铺舒服多了,学校想得太周到了。”老人家在整理稳妥的床边慢慢坐下,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避风港”里球赛开打
“平时没空打球,没想到在这儿补上了”
深圳晚报讯 (记者 王宇 刘夏蓝 陈仪衡) 福田区福田中学也从书香校园变身“城市方舟”,为超260位工友市民提供了坚实的“避风港”。
学校开放了室内篮球馆,场馆内中央空调全开,同时贴心地考虑到避险市民的多样化需求。乒乓球、羽毛球拍等体育器材一应俱全,影视大屏随时播放着精彩的节目。为确保大家能便捷地使用各项设施,WiFi密码、热水供应点、卫生间位置以及紧急求助电话等信息均被清晰地张贴在醒目位置,插线板依次排列,热水炉旁准备了数量充足的一次性纸杯,真正做到“按需取用,服务到位”。
福田中学篮球馆内,打乒乓球、羽毛球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白色小球划出弧线,赢球的欢呼声盖过了风雨声。下棋的人们也沉浸在棋局的博弈中,几位年长的工友围着影视大屏,看得入神。“平时忙得脚不沾地,哪有时间打球?没想到在这里‘补’上了。”原本因台风而略显压抑的氛围,被这些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一扫而空。
“学校的目标不仅是‘提供避险’,保障基本的生活物资,更是要让前来避难的工友们有娱乐的文体生活,在紧张与不安中找到了娱乐放松的方式。”福田中学副校长乔波表示。
工友站在走廊用餐
“把教室弄脏了,就太对不住孩子们了”
深圳晚报讯 (记者 王宇 刘夏蓝 陈仪衡) 台风天,深圳市龙岗区横岗六约学校的避险场所内,上演了一场感人的“双向奔赴”。一边,是学校值守人员的付出:他们不仅迅速开放校园,更冒着风雨,将食堂里热气腾腾的一日三餐亲手送到17位避险人员手中。“一定要让大家吃上口热乎的”,是他们最朴素的承诺。另一边,是避险人员令人动容的珍惜与体谅。
9月24日中午,学校值守人员邀请几位工友进教室用餐,却被婉拒了。工友们站在教室门口,望着里面整洁的环境,迟迟不愿踏入。“我们在这吃就行。”一位工友解释道。值守人员介绍称,早上,工友都是站在教室外面用餐,中午他好奇,上前询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工友是担心身上的泥水,更顾虑手中的饭菜,怕弄脏了教室环境。工友说:“教室里这么干净,吃饭会有油渍、汤汁,万一掉在学生的书本课桌上,把教室地板弄脏了,那就太对不住孩子们了。”
这份超越自身、为他人着想的细致体谅,让在场的学校值守人员动容。“后来,我们请了好几次,几乎是保证会打扫干净,他们中午才肯进来用餐。”学校的值守人员说道。
六约学校校长杨月添称:“他们自己身处困境,首先想到的是维护校园的洁净,这份善良,他们都值得被好好‘呵护’。一顿简单的饭菜,温暖了受困的身体;一份小心翼翼的珍惜,照亮的是城市的文明底色。”
安置点内放电影
“只是提了一句,社区马上就安排了”
深圳晚报讯 (记者 李其聪) “瞬间就没有了台风天的焦虑感,在这里安心又热闹。”9月23日晚,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吉祥社区一处应急安置服务点内,观看“九三”阅兵视频的张大爷感叹道。
当天,在天誉实验学校安置服务点,工作人员为应急安置服务点的工人送上精神食粮——重温九三阅兵视频,观看影片《长津湖》。“只是随口提了一句想看阅兵视频,没想到社区马上就安排上了,非常感动!”暂时在此处安置的刘师傅说。
在回龙埔社区兰著学校安置点内,社区组织工友举办起了篮球比赛和趣味运动会,不倒森林、滚铁环等趣味游戏,让工友得以放松。在黄阁坑社区大运中心安置点内,工友们则下起了象棋。
而在街道的另外几处安置服务点内,打篮球、下象棋、趣味运动会统统也都安排上了,现场回荡着一阵阵欢声笑语。在一个个临时“小家园”里,烟火升腾,温情流淌,大伙儿结伴把台风天的紧张,过成了安心的小日子。
“各应急避难场所内,饮用水、食品、应急药品等物资配备齐全,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安置点内,我们也专门划分了休息区域、热水提供点和就餐区域。”据龙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妥善安置台风期间需转移的群众,该街道开启了16个应急避难场所,截至目前已完成7014名群众的转移工作,其中应急避难场所集中安置1550人,分散安置5464人。
社区饭堂供应餐食
“热粥热包子,吃下去心里特暖和”
深圳晚报讯 (记者 李其聪) “来,趁热吃!”9月24日早上,龙岗区坪地街道中心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内暖意融融,工作人员和社工们早早忙碌起来,将刚熬好的热粥、冒着热气的包子和香喷喷的炒面分装到餐盒中,逐一递到避险群众手中。
9月23日,有50余名群众转移至该应急避难场所。中心社区提前规划,精心调配食材,为群众备好了暖心早餐。“粥熬得很糯,包子馅也足,吃下去心里特别暖和。”带着孩子前来避险的群众一边接过早餐,一边笑着说。
为了满足避险群众的热食需求,当天中午中心社区也通过社区饭堂,准备了热乎的饭菜提供给大家,让避险群众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一对一帮扶特殊群体
“医生上门帮我量血压,太贴心了”
深圳晚报讯 (记者 李鸿婷) 台风防御期间,光明区各街道同步部署医疗保障力量,社康医生主动进驻应急避难场所,为群众提供体检、健康咨询等服务,同时深入社区开展隐患排查与防风宣传。针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工作人员开展“一对一”帮扶,派发应急物资,确保温暖覆盖辖区各个角落。“医生特意帮我量了血压,还叮嘱我台风天的注意事项,太贴心了。”独居老人张阿姨对上门服务的社康医生连连道谢。
为高烧幼童“开单间”
“有需要随时找我们穿马甲的人”
深圳晚报讯 (记者 曾虹) 9月23日,龙华区福城街道章阁社区新智学校避险点里,一个一岁多的幼童突然高烧,体温一度升至38.5℃。孩子啼哭不止。
驻点在新智学校的社康医生立即携带急救药箱赶到孩子家人所在的临时安置区域。在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后,医生判断需进行紧急物理降温并结合适当的儿童用药以控制体温。
医生一边熟练地进行处理,一边用温和而专业的语言向家长解释孩子的状况和处理方案,安抚他们紧张的情绪:“请放心,这是婴幼儿常见的急症,我们及时处理,问题不大。先用上药,让孩子舒服些,我们会密切关注的。”
考虑到避险点人员较多、环境相对开放,为了给小朋友创造一个绝对安静、私密、利于休养的空间,章阁社区党委现场指挥人员当即决策,特事特办,协调出一间独立的休息房间,专门提供给这户家庭使用。工作人员快速布置好房间,确保通风和适宜的温度,并送上了干净的毛巾和充足的饮用水。社区党委负责人再三叮嘱孩子家长:“我们工作人员24小时都在,有任何需要,无论是需要帮忙拿东西,还是孩子情况有变化,随时找我们任何一个穿马甲的人!”一句朴实却坚定的话语,给了这家人莫大的安慰。
次日清晨,经过一夜的休息,小朋友的体温已经降至正常范围,恢复了活泼的精神状态,小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