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加沙”在阳江登陆 深圳今日仍有强降水
日期:09-25
深圳晚报讯 (记者 林咪玲) 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已于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记者从深圳气象部门获悉,“桦加沙”将继续远离深圳,但今日仍有强降水,累计雨量可达暴雨;26~28日天气转好,以多云为主,伴有短时(雷)阵雨。目前仍需继续做好防雨和防地质灾害工作。
30.6万人转移无伤亡
回溯台风影响的关键24小时,风雨曾来得迅猛。据市三防办通报,23日18时至24日15时,深圳遭遇大暴雨袭击,平均累计雨量108.1毫米,大鹏新区大毛田水库站更是记录到226.6毫米的最大累计雨量;狂风也毫不示弱,大鹏新区七娘山站测到15级最大阵风(50.4米/秒),呼啸的风声里,城市始终紧绷防御之弦。水情潮情上,11宗小型水库曾自由溢流,9条河道12处水位站超警戒水位,11处积水内涝点、6.4米最大浪高……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一场与风雨的赛跑。
台风期间,深圳交出了一份“安全感十足”的答卷。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应急响应机制高效运转。台风影响期间,306393名群众被安全疏散,55532人在室内避难场所得到妥善安置。
市三防办表示,接下来仍会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持续加强监测预警与会商研判,用细致保障守护这座城市的平稳,让每一位市民在风雨过后,都能安心回到如常生活里。
解密年度“风王”成因
作为今年以来影响我国的最强台风,“桦加沙”为何能成为年度“风王”?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黄奕武为市民解开疑惑。
首先,温暖海温是“温床”。海温达26.5℃是台风生成的“门槛”,而当前南海北部海温超29℃,持续蒸发的水汽让低空大气又热又湿,积蓄的不稳定能量通过凝结释放,形成维持台风的“暖心”结构;同时,西南季风与副热带高压南侧气流持续输送丰沛水汽,为其增强提供充足能量。
其次,小风切变创造“稳定环境”。垂直风切变指同一地点不同高度风速、风向的变化程度,风切变小能让气旋能量集中在有限空间,利于台风组织能量、迅速增强;当前“桦加沙”所处海域风切变极小,为其持续加强创造理想条件。
再者,副热带高压引导“稳定路径”。影响我国的台风多有西行、西北行或北上转向路径,大型环流系统尤其是副热带高压决定其移动方向,当前副热带高压东退减弱,“桦加沙”沿其南侧边缘稳定向西北行进。
最后,巧妙路径避开“地形拦截”。巴士海峡是“桦加沙”进入南海的关键通道,“桦加沙”从海峡中部穿过,避开高山干扰,保存绝大部分实力进入南海。
正是异常温暖的海水、充沛的水汽、微弱的风切变与巧妙的路径,共同催生了这场强劲的“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