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深圳晚报

这些餐厅对骑手友好到了家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db:版面标题]       上一篇    下一篇

▲骑手在“骑手友好餐厅”休憩就餐。 本组图片由福田区融媒体中心 吴书楷 摄

▲“骑手友好餐厅”标识。

“骑手友好餐厅”标识。

■ 深圳晚报记者 温银妮

下午3点,骑手小王熟练地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福田区南园街道“大个子餐厅”门外——门口那块“骑手餐厅”牌匾格外醒目,这是他和同行们“错峰干饭”的首选地。“有了这块牌子,跑单累了来这歇会儿、吃口热的,比随便对付一口强多了”,小王语气里满是满足。

这一幕得益于南园街道精准洞察新就业群体需求,主动搭建服务桥梁的暖心实践。9月19日,南园街道联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监管局举行集中授牌仪式,首批28家“骑手友好餐厅”正式挂牌,“大个子餐厅”便是其中之一。

餐厅里的“友好细节”

让每顿便饭都藏着暖意

饭点是送餐高峰,骑手们经常把车座当餐桌,又或是在等红灯时啃冷饼;高峰过后,多数快餐店歇业,想找口热饭比抢单还难。这些被骑手主动“严选”的餐厅,没有连锁巨头的光环,也没有网红店的噱头,却精准戳中了骑手群体的“吃饭痛点”。

下午时分,走进“大个子餐厅”,荤素菜品在餐台上冒着热气,香气扑鼻。小王拿起餐盘点了两素一荤,再添上一碗免费续加的例汤,到收银台还能有八五折优惠,一顿营养实惠的饱饭不过十几元。“这里不仅划算,取餐也快,15分钟就能吃完再接着跑单,”小王边吃边说。

其他挂牌餐厅同样各有巧思:位于滨河大道与爱华路交口的“老谭自选简餐店”所有菜品骑手全天享8折优惠,原本2元/位的米饭现在无限量免费供应,下午两三点的店里满是穿工服的骑手,像热闹的“专属食堂”;飞扬时代一楼的红荔村所有菜品按原价七折提供优惠;赤尾村四坊的永佳宜汤粉店全场汤粉面饭八折供应……暂时无法提供折扣的餐厅,也用自己的方式传递温暖:永和自选快餐赤尾店提供免费糖水、粥食;三哥茶餐厅在门口摆上休息座椅和免费茶饮,骑手累了能坐下来喝口水;“初心咖啡店”的5折咖啡则为骑手提供“能量补给”等。

这些服务并非商户单方面付出,南园街道早已搭建起“双向共赢”的桥梁:经前期走访调研、双向对接,收集骑手“要热饭、能快充、少等待、错峰用餐”的需求,再与商户协商福利,除了有明确的折扣外,有条件的商户可以为骑手延长用餐时段、预留专属座位,就连充电插座和免费茶水这些细节也纳入了“友好服务清单”。同时,通过“骑手友好”标识为餐厅引流,让善意与经营形成良性循环。

“拿到这块牌匾,我既觉得光荣,更明白这是一份责任。”大煲贝餐厅负责人郑先生捧着牌匾激动地说,“平时看到骑手们风里来雨里去,有时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总想着多帮点。现在,我们不仅设置了骑手专区,还有专属折扣,延长了用餐时间,准备了茶水和充电的地方,就想让他们能好好吃顿饭,舒舒服服歇会儿。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带动更多餐厅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让更多骑手受益。”

目前,福田区已有41家“骑手友好餐厅”挂牌。

从“一顿饭”到“全方位”

构建全域友好生态圈

对骑手的关怀,远不止一餐热饭。南园街道以打造“骑手友好餐厅”为起点,将服务延伸到骑手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构建起“骑手全域友好生态圈”。

在出行安全上,街道精准破解骑手“行路难”:对上步南天桥进行改造,升级非机动车防滑坡道,解决雨天通行隐患;南园路、爱华路等30处坑洼破损被一一修复;新增42个停放框,可停放约600辆电动自行车,化解送餐“最后100米”的停车困扰,让骑手不用再为找车位耽误时间。接下来,街道还将上线“福气家族”引路标识,让骑手在城中村中不再迷路。

在生活保障上,街道为骑手筑牢坚实后盾:与安居微棠携手,为骑手争取到了单间七六折的优惠,每月能省下数百元;“暖新社康”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每月组织“义诊进公司”,让健康守护更贴心;青年夜校里的手机维修课程,则为骑手增添了一项实用的技能。遍布大街小巷的暖蜂驿站更是贴心,配备各种服务设施,稳稳托住了骑手们“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手机能充电”的基本需求。

在家庭关怀上,街道尽力化解骑手后顾之忧:联动8个图书馆及多个社区的“四点半课堂”,为骑手子女提供托管辅导,让骑手跑单时不用再担心孩子没人照顾。“以前跑单时总想着孩子有没有按时回家,现在知道他在‘四点半课堂’,心里踏实多了。”骑手李师傅的话,道出了不少同行的心声。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南园街道的引导下,骑手们慢慢从“城市服务对象”,变成了“社区治理的参与者”。来自顺丰、朴朴网点的60余名骑手组成志愿服务队,帮着街道社区植树、送药等;80余人的“流动网格员”队伍,协助社区及时清理卫生死角,环境投诉量大幅下降。骑手们正以自己的方式反哺城市。骑手老陈说:“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外来的’,现在街道给了我们这么多关怀,能为社区出份力,感觉自己也是这个城市的一分子了。”

从一餐热饭的小温暖,到全域守护的大格局,再到共治共享的新生态,南园街道用点点滴滴的行动,让新就业群体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了稳稳的归属感。当夜色渐浓,骑手结束一波送餐高峰,匆匆走进 “骑手友好餐厅”。几口热饭下肚,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心里,再跨上电动自行车时,他们拥有的不仅有饱腹感,更有“被看见、被尊重”的底气。而这样的温暖,还在南园的街巷里不断生长,化为福田与“追风者”双向奔赴的生动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