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晚报记者 黎晓斌 郑志鹏
乘着鼓舞人心的行业东风,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羽毛球划出的弧线飞跃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世界,体育激情与文化张力在此交融。小小的羽毛球,成为“赛事经济”的新动力,又是不同背景、不同肤色的地球人互相理解、携手并进的共同语言。
2025年,世界大赛排满了深圳人的日历。还有49天,十五运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拉开序幕。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以独特的魅力,为“全运之年”最精彩的乐章奏响序曲。
体育消费按下“加速键”
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31号文》),为中国特色体育产业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响应国家政策,赛事经济、城市品牌与体育消费新活力将进一步迸发。深圳正在努力成为中国体育消费活力的城市样本。
9月21日晚,在欢呼与掌声中,全年六站世界羽联巡回赛超级750级别赛事奖金最高的一站——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决出了全部名次。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运动员,在深圳体育馆挥洒汗水、交织梦想;数以万计的观众跨越山海而来,见证胜负的同时,沉浸于这座山海之城的温度与呼吸。
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由世界羽毛球联合会授权,中国羽毛球协会、深圳市政府主办,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福田区政府、深圳市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深圳市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
拼搏与热爱交响
主场作战的中国羽毛球队获得女双、男单两项冠军。女双赛场,“凡贤”组合贾一凡/张殊贤夺得搭档以来的首座超级750赛事冠军;翁泓阳成为中国羽毛球大师赛2023年落户深圳以来,首位夺得男单冠军的国羽选手。
泰国组合德差波/苏皮萨拉获混双冠军,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年末的总决赛;女单决赛,韩国选手、世界排名第一安洗莹卫冕成功;韩国组合徐承宰/金元浩获得男双桂冠。
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的赛场,羽球划出了胜负的轨迹,也划出了用坚持与热爱写就的动人“弧线”——
巴黎世锦赛受伤后,国羽女单陈雨菲在深圳复出,带伤作战,用线路弥补跑动、用意识代替防守,最终闯入八强。她说:“(受伤后)两周能站上赛场足够值得骄傲。”翁泓阳同样是伤愈复出,他用“释怀”讲述了日复一日的坚持。
赛事牵引消费,边看边玩边买
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将深圳这座城市变成羽毛球爱好者的聚集地与目的地。据统计,赛事期间累计入场观众近4万人次,48%为跨城前来的观众。
《31号文》提出,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拓展体育消费场景,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品牌活动。
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期间,深圳体产集团将更多优质资源投向体育消费领域,以IP思维打造品牌,以专业化、精细化运作,不断拓展赛事经济内涵与外延。赛事期间,从酒店入住率到商圈客流量,实实在在的数字,印证了赛事带来的消费提升。
体育赛事带来的不仅是观赛热情,更激发了大众的参与意愿。来自法国的Francois第一次在现场感受高水平的国际羽毛球赛事。“我现在立刻就想约朋友打一场!”许多观众像他一样,深圳体育馆周边球馆的预订变得格外紧俏。
全城热盼十五运
“敢为人先‘羽’众不同”的新篇章,将继续在深圳续写。
近年来,深圳通过举办一系列高水平世界大赛,聚拢人气、培育人才,推动全民健身,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加速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和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随着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落幕,所有人的目光已开始聚焦于下一个宏大的体育盛事——第十五届全运会。十五运期间,深圳赛区将承办25个项目,涵盖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残特奥赛事,预计吸引超3万名运动员、技术官员和媒体人员。
国羽混双“凤凰”组合的黄东萍表示,深圳体育馆也是第十五届全运会羽毛球决赛的比赛场地,“我已经开始期待在这么好的场馆打十五运了,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观众。”
从赛事组织、场馆运营到服务保障、科技赋能,深圳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进入“冲刺状态”。这座城市正以最大的热情、最优的服务、最新的科技,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呈现一届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深圳市体育中心将承办全运会羽毛球、足球、射箭、飞镖等赛事。
2025,与深圳相约,与全运同行。深圳正以《31号文》为指引,借十五运东风,充分发挥大型赛事的综合效益。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起点,以世界体育为胸怀,深圳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迎来新契机,为加快“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注入持续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