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深圳晚报

把奋斗精神传给下一代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db:版面标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深圳劳模工匠讲师团宣讲活动走进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晚报讯 (记者 郭宇立 林冬雯) 9月17日,“奋斗有我 闪耀鹏城”2025年深圳劳模工匠讲师团进校园专场宣讲活动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会议中心举行。

“同学们,请拿好梦想票根,‘奋斗号·时光专列’即将发车!”明亮的礼堂里座无虚席,掌声如潮。四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劳模工匠依次登台,讲述他们用坚守与创新书写的不凡人生。千余名师生共同搭乘这趟“专列”,聆听跨越42年的奋斗故事,感受劳动与奋斗的力量。

聆听“大神”,点燃梦想

四位劳模工匠如同“奋斗号·时光专列”上的引路人,以来自不同行业的实践感悟,为在场学子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奋斗课。

第一位主讲人是全国劳动模范、中建钢构首席专家陆建新,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他在深圳建筑领域深耕四十余年,从参与国贸大厦建设、见证“三天一层楼”的奇迹,到助力平安金融中心首创塔吊爬升技术;从手握钢卷尺的基层测量员,到操控智能机器人的总工程师,陆建新不仅是深圳建筑业跨越式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61岁的他依然坚守一线,强调“科技在进步,但坚守岗位的初心不能变”。

广东省劳动模范、深圳巴士集团三八红旗车队副队长胡春华,为更好地服务乘客,自学多种方言与“巴士英语”,并贴心准备装有风油精、纸巾、糖果的“万能包”;十一载如一日坚持提前半小时到岗。从普通乘务员到党的二十大代表,她让十米车厢充满温暖,也让“爱岗敬业”的精神具象化于日常之中。

深圳中科飞测首席科学家黄有为凭借“0.1纳米也不放过”的执着,带领团队实现中国半导体装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突破。过去十年,他将中国与国外芯片装备的技术差距从6代缩短至不到1代,用实力诠释了科技报国的使命。

广东省劳动模范、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超导量子计算实验室研究员徐源,以“追光者”的姿态展现科研魅力,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不,可能!”他鼓励学子珍视梦想,勇敢成为自己人生的掌舵人,在创新之路上逐光而行。

对话劳模,答惑青春

活动设置零距离对话环节。四位劳模以真诚与经验,为现场的青年学子答疑解惑。

回应职业选择困惑时,黄有为认为“兴趣是第一位的,它是推动一辈子工作的原动力”,建议学子结合兴趣与专业做选择,并重视成长空间;徐源鼓励大家“遵从内心”,在大学期间找到愿奋斗一生的目标。

面对“如何在平凡工程中实现技术创新”之问,陆建新指出,建筑行业已积极拥抱智能制造、绿色施工等创新,鼓励青年投身科技发明与团队协作;胡春华则以公交系统创新为例,介绍如何通过定制专线、数字化优化等方式响应百姓需求。

面对“职校如何培养半导体高端工匠”的提问,黄有为指出,需校企生三方协同:企业提供技术与需求,学校搭建平台,学生主动学习、锤炼实战能力,最终成长为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匠人才。

一纸聘书,一座桥梁

“劳模工匠进校园”是深圳市总工会“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度融入育人实践。活动由深圳市总工会、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联合主办,深圳晚报社承办。

活动现场,校方为四位劳模颁发“劳模导师”聘书,正式聘请他们担任学校导师。一纸聘书,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搭建起连接产业与校园的桥梁。校方表示,期待更多学子以劳模为榜样,锤炼技能、磨砺匠心,走实技能成才、报国之路。

“劳模天团”的奋斗经历触动了在场学子。深信大微电子学院2025届毕业生黄宏伟表示,将从芯片制造起步,专注低功耗处理器研发,并已报名西部计划,未来助力乡村振兴。“我将学习劳模们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态度,遇到难题不轻易退缩。”

财经学院学生叶诗曼亦深受启发,并表示要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杜绝“差不多”心态,努力将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不能“求快轻质”。微电子学院蔡夏怡则感慨:“科研不能空谈,必须扎根实践,遇到困难时,就要像搭积木那样,一步步拆解、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