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晚报记者 黄馨莹 通讯员 李树然 孙桂先 苏木东 李安妮
在宝安区人民医院,“AI病理医生”可“一眼”找出宫颈液基细胞学切片上的可疑细胞;在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监护室,AI重症大模型5秒内可生成患者数字画像并预测后续趋势,将抢救响应时间缩短30%……在宝安,一个个“AI医疗搭子”大大提高了医生诊疗效率。
仅用几十秒就给出诊断建议
“嘟、嘟、嘟……”在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监护室里,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机器采集到的数据也在持续上传至“AI搭子”——重症大模型。
62岁的王叔长期酗酒,近期由于全身出现黄疸、胃口差等症状,在家中晕倒后被送进了医院ICU,医生诊断其为酒精性肝硬化。
“我们对王叔的心电图、血压、呼吸、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查,有几十条数据,分析诊断,需要五六分钟,如果是年轻大夫则需更长时间。”医生表示,他给重症大模型提出诊断问题,重症大模型根据王叔入院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AI仅用几十秒就给出诊断建议为:酒精性肝硬化及其并发症。
这个启元重症大模型是深圳“智造”,搭载重症决策辅助系统,具有较强的中文理解与逻辑推理能力,加上大数据“特训”,它能准确理解和回答医疗相关的问题,有效辅助临床决策。
该院医生表示,有了重症大模型这个“AI搭子”医护人员节省了数据抄写、处理和病历书写的时间,有更多时间救治患者。目前,重症大模型也在持续升级优化中,将来可成为医生更好搭子。
艾灸、按摩机器人等进社康
在宝安区的多家社康,中医AI辅助诊断机器人、中医艾灸机器人、按摩机器人等一批智能辅助诊疗设备也已上岗。走进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东塘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一台中医AI辅助诊断机器人为患者进行预问诊,帮助医生提前了解患者的信息,并在完成流程后给出参考药方。在另一个诊室,听译机器人及时将医生和病人对话转化成文字,并迅速开出参考药方。
据了解,目前,宝安全区在辅助诊断、临床治疗、患者服务、医院管理等领域已成功落地40多个应用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第一批289个“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名单中,宝安区AI医疗6案例入选,位居全市各区之首,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