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讯 (记者 魏羽辰) 继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近期,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这是中办、国办《意见》后,国家部委出台的第一份支持深圳深化改革的文件,也是自然资源部给予深圳的第一份城市空间治理综合改革方案。
昨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20条举措深圳“五大空间”大变身
《若干措施》共提出五方面20条改革举措,聚焦支持深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典范的目标,优化提升自然生态空间、存量土地空间、海洋经济空间、数字智慧空间和区域协同空间等“五大空间”,牵引推动空间治理向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精细智慧、安全韧性、一体融合加速转型,加快打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
《若干措施》将“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作为首项任务,中心将继续立足职责使命和工作目标,推动形成更多国际共识与行动,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吸引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中心;积极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国际行动,搭建全球红树林宣传教育合作平台;总结推广全球红树林保护修复成功案例,建立知识共享与技术转移体系;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推动深圳成为全球红树林湿地保护的资金枢纽、知识枢纽和行动协调中心。深港共谋2050+城市发展愿景,面向未来打造世界一流双城都市区。
深港携手
未来将现“双城生活圈”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以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联合香港共同开展2050+城市发展愿景研究,高水平规划建设好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面向未来打造世界一流双城都市区,大力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安全宜居之城,树牢宜居城市理念,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筑牢城市安全韧性防线,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让有温度、有活力、有特色的人民城市不断出新出彩。
人与自然更可亲近可感知可互动
深圳将以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为牵引,深入实施“红树林+”行动,纵深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让高密度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更可亲近、可感知、可互动。坚定不移推动内涵集约发展,重构存量土地再开发体系,推进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建设,创新立体复合利用和存量建筑功能转换路径,不断提升城市发展集约度。
激活蓝色经济动能,挖掘“三湾一洋”无限潜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围绕海洋开发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大力发展海工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邮轮游艇等海洋旅游业,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优势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创新空间智慧治理,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科技浪潮,拓展“空间+AI”多元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空间数据对低空经济、智能无人体系的服务支撑作用,加快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