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夜游博物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方式。上海浦东美术馆的奥赛大展,在暑期延长至晚10时;上海博物馆更在“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收官阶段推出“7×24小时不闭馆”;南京的德基艺术博物馆目前是全球唯一常态化的“0点博物馆”,吸引年轻人下班后涌入。在香港,M+博物馆每周五延长开放至22时,夜幕中的展厅正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
深圳的博物馆、美术馆也没有缺席夜游潮流。深圳博物馆、关山月美术馆、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等机构在暑假期间陆续推出延时开放,让观众在互动与展览中度过夏夜。这些场馆还频繁举办博物馆之夜:音乐演出、特别导览、艺术沙龙与亲子活动轮番上演,让家庭观众在夜晚也能享受文化时光。
夜场受观众欢迎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夜间观展提供了独特体验。展厅在灯光的映衬下更具氛围感,观众数量相对减少,更能安静地沉浸在艺术氛围之中。其次,对于上班族和学生而言,夜间是少数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夜场开放扩大了观众群体。此外,夜场往往伴随音乐、讲座、沙龙等配套活动,增强了观众的社交性与参与感,使得观展不再是单一的艺术体验,而成为一次城市夜间文化活动。
更重要的是,夜场与展览经济相互促进。夜场不仅延长了开放时间,也显著拉长了展览生命周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上海博物馆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给出了直观例证。在为期13个月的展期内,展览吸引了超过277万人次走进展厅,带来超7.6亿元展览收入,创下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展览总营收和传播总量的世界纪录。其在最后阶段的24小时开放,让这一展览在最后阶段依旧保持高热度,推动其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
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高品质精神生活的需求愈加迫切。夜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是时间上的延长,更在功能上拓展了博物馆的角色:白天以教育与研究为主,夜晚则转向体验与交流。夜游博物馆正悄然改变人们的观展习惯,使博物馆从“白天的殿堂”逐渐成为“全天候的公共空间”。未来,当夜游博物馆走向常态,艺术将在城市的昼夜节奏中,找到更灵活、更生动的位置,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深圳晚报评论员 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