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深圳晚报

龙华铺展文化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db:版面标题]       上一篇    下一篇

▲位于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的深圳美术馆新馆及深圳图书馆北馆成为龙华区的文化地标与市民新客厅。

▲龙华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第三期)在INPARK文化创意园内开课。

▲位于龙华民治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INPARK文化创意园内,专业讲师传授AI智慧工具包,助力学员高效完成PPT;牛湖水碧道夜色中,迷人的灯光将把森林景观转变为一条魔法户外步道,《哈利·波特》禁忌森林体验的游客将重温禁林中的经典时刻,邂逅飞天扫帚、树精、奈法等神奇生物,并亲身体验施展咒语的乐趣;龙华文体中心的霓虹舞台上,丁当《夜游》演唱会开唱,悠扬歌声随着观众声浪起伏律动……

在龙华,丰盈的文化服务早已浸润到市民的生活日常。一幕幕覆盖全民、贯穿四季的多元场景,正是龙华以技术为支撑、以惠民为内核、以空间为载体的生动实践。

市民可享受到的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与文旅项目,不仅滋养着生活品质,更夯实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近年来,龙华区紧抓文旅发展机遇,不断挖掘自身特色资源潜力并着力引进标杆文旅IP,以服务筑基、体验增值、生态固客为核心,全方位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如今,“处处是景,全域可游”正化为现实。一幅以服务温度凝聚人气、以体验创新激活消费、以生态共生引领发展的文旅新图景,在龙华徐徐展开。

数字素养与公益教育

双轨赋能

“以前做PPT总是无从下手,配色排版一团糟,特别费时间。”回忆起今年六月参加的龙华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课程,陈先生感触颇深,“但秦阳老师那堂用AI搞定工作型PPT的课,简直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现在做汇报材料又快又好,效率提升太明显了。”

陈先生提到的课程,正是龙华区以数字工具赋能职场人的缩影。

今年8月,龙华区正式发布“职场三站·筑梦龙华”职场暖心服务体系,其中职场“充电站”设计了数字素养提升、职业技能发展等方面的优质课程,通过AI办公、社群运营等前沿课程,将技术红利转化为职场竞争力。INPARK文化创意园培训基地内,如同陈先生这样通过技能提升获得实实在在“获得感”的市民和企业代表已不在少数,成为龙华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普惠”向“优质均衡”升级的最佳注脚。

数字能力筑基的同时,文化滋养也在深植土壤。“有许多未能享受到良好教育的奋斗者,他们怀揣梦想、来到龙华,也需要一个学习提升的平台。”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讲师范红利是“文化点灯”项目及文化点灯训练营的项目教务长兼班主任。从“1”到“N”,“文化点灯”训练营、“给市民的文明素养课”等课程在龙华区下辖街道、社区中传递“灯火”,以立足校园属性的公益课堂惠及学员超500人。

文化浸润的深度,更体现在文体惠民工程的多元触达上。今年以来,龙华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以“乐、跃、阅、悦”4大主题、70项内容,打造“文体四季·YUE动龙华”系列活动,全年预计举办5000场活动,上半年惠及线下观众超6万人次,实现文化惠民精准触达。其中,第七届阳台山全国实景山歌大赛决赛全网观看量突破533万人次。广场舞大赛、“体彩杯”系列赛活动、2025年深圳“龙华杯”青少年体育系列赛活动等一系列群众文体活动成为百姓舞台。

接下来,龙华还将持续推进“书香龙华”建设,开展“流动图书馆”阅读推广系列活动、龙华区诗词大会等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此外,结合深圳读书月主题,龙华还将联合国际合作中心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自强青年融合发展中心,面向外籍人员、残障人士开展书法、绘画、非洲鼓等课程,构建“参与度高、传播性强”的文化体验模式。

国际IP与本土基因

双核驱动

今年文博会,龙华收获颇丰:一方面,沉浸式夜游项目——《Harry Potter?: A Forbidden Forest Experience》(哈利·波特?禁忌森林之旅)正式签约落地龙华。该项目取材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经典场景,为市民和游客带来“魔杖点灯、穿越禁林”的沉浸式体验;另一方面,龙华与曾推出春晚爆款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契合超大城区多元文化需求的文旅创新发展模式。

据悉,作为《哈利·波特?》电影IP衍生体验项目,“《哈利·波特?禁忌森林之旅》”由罗曼股份/Holovis、唯壹文化联合打造,已在英国、比利时、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成功落地并受到广泛欢迎。此次项目落户龙华,意味着这一享誉全球的国际超级IP首次进入中国。其创新的传播形态和消费模式,将有力推动文旅业态迭代升级,促进文化消费提质扩容,并助力龙华文旅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项目的引入,既是龙华扩大国际合作、提升文旅品牌的重要契机,也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国际超级IP注入活力,龙华深厚的本土文化基因也得到进一步焕新。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位于龙华白石龙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成为市民和游客了解和铭记历史的重要窗口。纪念馆内通过立体多媒体电子沙盘、弧形影院、动态图文影像触控系统等声光电技术,打破传统展陈“严肃、单一”的印象,为观众带来强烈的沉浸式体验。

在深耕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龙华区还推出了“三馆办三会”项目,实现纪念馆教育功能、文化传播方式和公众参与度的全面提升。同时,龙华积极推动本土非遗保护与传承:大船坑舞麒麟第11代传承人谢玉球成功入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第五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顺利开展,新增染色剪纸、胡氏木雕等7项区级项目。今年以来,第三届观澜古墟系列主题活动、“古墟好民俗”等34场文化活动,以及联动社区开展的7场特色活动,累计吸引客流量约142万人次。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龙华全区接待游客416.66万人次,同比增长17.57%;实现旅游收入29.80亿元,同比增长21.98%。以国际IP引客、以文化厚度留客、以融合生态固客,龙华不断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发展,释放文旅“IP双核驱动”的潜力,为区域文旅产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体空间网络全域贯通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盛事渐近,将承办排球(女子18岁以下组)和模型(航空模型)两项赛事的龙华也正推进“智慧场馆”升级和“赛事经济”融合,全面加速筹备工作。承担本届全运会部分赛事的龙华文体中心、简上体育综合体也在近日传来喜报。两大场馆凭借绿色低碳实践入选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成为龙华区“文体惠民”空间载体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高水平构建文旅品牌体系,需要以大型场馆建设运营的高效有序为支撑。今年以来,龙华在加快文体设施项目建设、深化场馆运营模式改革上协同发力,加快区三馆、观澜体育中心、龙华文化艺术中心施工进度;龙华文体中心和九龙山体育公园2座超充站和1MW分布式光伏设施也在今年完成验收并试运营。

空间网络的全域贯通,成为了龙华引流的“强磁场”。今年夏天,林奕匡、丁当等知名歌手相继到龙华举办演唱会,众多高品质文体活动在为居民奉上丰富文化大餐的同时,也为游客塑造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大大增强了游客的黏性,成功将“活动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显著提升了城区的热度与吸引力。

展望未来,龙华将继续以“技术赋能民生,文化润泽人心”的文化服务温度,努力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服务,编织多彩文化经纬,滋养生活细微之处,让城区韵味在时光画卷中悠然流淌。(高健桓 石耿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