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晚报记者 袁晔 实习生 詹俊锐
珠海市金湾区有个小濠冲村,这里是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红色记忆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为了更好地推动小濠冲村的文旅产业,让这片红色热土为更多人所熟知。这个暑期,一群深圳大学的大一学生,组队为村庄打造金色花海IP,将它装点成“金色世界”。
预期之外的挑战
团队成员里,有本村的孩子,想为家乡出份力;也有被小濠冲村独特的红色底蕴吸引而来的同学。他们满腔热情,带着策划书,信心满满地来到这里。队长余承烜拍着胸脯说:“我们不是来做项目汇报的,是来和村子一起解决问题的。”然而,实际工作过程中,团队面临了预期之外的挑战。
他们最初提出将村内的红色遗址与黄花风铃木联动,设计一条“沉浸式路线”,还提议在“风铃节”期间举办“村晚”。在核算过后却发现执行成本过高、周边民宿配套不足,不得不放弃。
队员张芊羽苦笑着说:“我们意识到,乡村不是我们的实验场,而是人们实实在在生活的地方。”
徒步十多公里调研
从那以后,他们转变思路,用脚去丈量小濠冲村的每寸土地,用耳朵去倾听村民的心声。
盛夏时节,深大学子顶着烈日,十天徒步十多公里进行实地勘查。队员小李说:“我们在竹林里勘查,身上被咬得全是包,但为了找到最佳路线,大家都顾不上这些了。”
在收集村民意见时,他们考虑到村里很多老年人不识字,就与老人们进行聊天,在对话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随后,再对方案进行调整。
队员李玉婷回忆道:“有一次,一位老奶奶拉着我的手,跟我说她希望集市能离家近点,这样卖东西方便。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
环形路线串联各文化景点
调研后,深大学子开始打磨方案。他们想出设计一个Q版精灵“小濠”,为了让它可爱又实用,团队进行了多次调整。
最终,“小濠”以圆脸黄冠的形象亮相,造型灵动、形象亲切,还包含了花与树的双重设计,以金黄的主色调呼应风铃花,绿色的尾部象征生机。
如今,“小濠”已经出现在村口宣传栏与农产品包装上。未来,团队还计划延伸出贴纸、表情包等文创衍生品。
在规划游览路线时,他们提出了“停车场-观赏区-竹林步道-村集市”的环形路线。这条路线串联起了村中各文化节点,还与斗门区正在推进的乡村道路改造工程相衔接。
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每个拍照点他们都实地踩点试拍。队员夏海峻说:“我们有时候趴地上,有时候爬上树,只为了找到最佳拍照角度。”他们还巧妙地在林区的自然缝隙中设置光影打卡点,既避免了破坏生态,又提升了传播潜力。
青春创意“圈粉”小濠冲村
首段石径已经完成了30%的修缮,新的动线也已列入村规调整建议。预计这条路线可以延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20%以上,提升消费可能性,增加村民收入。
目前,这些建议中已有两项被采纳进入村委执行计划,其余也正在调整完善中。村委文化干事邝主任竖起大拇指说:“这群孩子是实实在在为村里着想。”村委对IP设计评价“有特色、符合方向”,还建议补充安装位置的效果图,让打卡更有记忆点。
记者了解到,本次项目所有方案改造将于2026年春季的风铃花期完成,以迎接旅游旺季游客的到来。临走时,村委崔书记拍着队长的肩膀说:“明年花开的时候,一定要再来看看这里的新模样。”那一刻,所有队员都感慨万千。那些在酷暑中暴晒、方案一次次被推倒重来的疲惫,都有了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