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深圳晚报

深技大就业学生八成留深

日期:08-11
字号:
版面:[db:版面标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深圳技术大学 受访单位供图

■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作为助力智能制造强国建设的新型高校,深技大2025届毕业生超3000人。为了让这3000个毕业生都能找到未来的人生舞台,深技大下足了功夫。

打造模拟场景

AI充当面试官

组织毕业双选会14场,吸引1100余家企业参加,提供了8400余个岗位、岗位总需求人数达4.3万余人,人岗配比达1比14,其中有华为、荣耀、比亚迪等1500余个岗位……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深技大的“上心”。

今年,在AI浪潮下,深技大大力推动AI赋能就业,开发了就业数字人“润晓职”。它可以根据毕业生在学校就业信息网完善的个人简历,实现学生专业背景、技能特长与企业岗位职责、能力需求的精准匹配。

在深技大学生宿舍南北区,各有一个“AI面试仓”。走进去,关上门,一个没有杂音的面试环境就营造好了。在里面,AI充当面试官,可以提供互联网行业、电子信息行业等10大行业、5大类岗位、25种职业的面试模拟场景。

不仅如此,为了让毕业生给面试官留下美好的印象,面试间还提供了面试锦囊、补光灯、摄像头、妆扮用品、全身镜等设施,毕业生可在面试间内按需使用。

聚焦人才市场急需,深技大还面向中高年级学生举办《AI+就业赋能培训营》等求职能力培训,提升学生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助力冲刺春招。

“新工科”人才

冲击世界顶尖舞台

有的手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波士顿大学等3份以上世界TOP100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有的以160万港币全额奖学金直博香港理工大学;有的以优异表现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确认直博;还有6位佼佼者入选了学校顶尖的X-Talent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毕业后将赴顶尖学府深造。这个毕业季,深圳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首届新才特色班的30名学生生动诠释了“新工科”人才的魅力和价值。

第一次登上国际学术会议讲台时,新才班毕业生蔡子祺能清晰地听见自己加快的心跳声,面对领域泰斗,手心的汗几乎要浸透演讲稿。但他秉持着母校教会他的“敢于提问、积极讨论、自信展示”的态度,完成了这场演讲,会后还有教授主动与他交流。

蔡子祺手握7所国际名校的硕士Offer,最终选择了香港理工大学直博资格,还获得了160万港币全额奖学金。本科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三篇高水平论文,带领团队在“互联网+”“节能减排”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他说:“新才班让我提前进入了研究状态,找到了方向,也给了我冲击世界顶尖平台的底气。”

另一位新才班毕业生钟贤杰,他曾蝉联2024、2025两届MATE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展现出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他主导开发的智能潜航器,创造性地结合强化学习与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案,实现深海机械臂毫米级操作精度,被大赛评委誉为“产学研融合典范”,技术方案更获3家海洋科技企业合作邀约。

如今,他成功入选学校顶尖的X-Talent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凭借8项国家级竞赛奖项与突出的技术创新力,在X-Talent项目中,他将进入更深入的研究阶段,为1至2年后赴世界顶尖高校深造做最后冲刺。他表示:“学校给了我平台,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让我有信心在未来的全球科技舞台上竞争。”

深圳技术大学2025届毕业生去向数据

深技大高质量就业率位于省内公办本科高校前列。其中直接到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2000余人,留深率超80%。直接就业的毕业生选择的企业包括中国工商银行、腾讯、华为、比亚迪、小米、深圳地铁等。

选择升学深造的有684人,占比22.83%。这些同学被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

毕业生故事

张锐添 斩获国际奖牌帮他入职腾讯

深技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张锐添,是同学眼中的“技术标杆”:ACM竞赛场上斩获国际奖牌、“蓝桥杯”全国一等奖得主,腾讯、字节跳动双大厂实习经历,最终以优异成绩拿到腾讯Offer。

他用四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从算法竞赛选手到腾讯员工的晋级篇章。

2022年,张锐添与两位朋友组队参加了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校赛。在赛程中,他们凭借各自擅长的算法方向,尝试各种解题思路。当代码通过测试用例的那一刻,三人击掌欢呼——这场胜利不仅让他们斩获冠军,更让张锐添深刻理解了算法竞赛的本质:“它不仅是代码能力的比拼,更是逻辑拆解、团队协作与抗压能力的综合考验。”

此后,张锐添加入ACM集训队,开始系统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并斩获“蓝桥杯”全国一等奖、ACM-ICPC亚洲区域赛铜牌。

大三学年,张锐添带着竞赛积累的底气,先后踏入字节跳动和腾讯的“技术战场”。

在字节跳动基础架构团队,他迎来了“百万级挑战”——每天处理十余万台设备的数据解析。为了优化解析效率,他每天泡在服务器监控界面,用火焰图分析每一个函数的性能瓶颈。最终主导设计的增量解析服务,将计算量降低40%,并搭建实时仪表盘,让线上服务状态一目了然。“在这里,我学会了用工程思维解决问题,技术不是炫技,而是要让代码在真实场景中跑赢‘数据马拉松’。”

如今,入职腾讯的他,依然继续学习:“技术工作稍有懈怠就会被浪潮吞没。”但他更想传递的,是深技大赋予他的底层能力——不是某个具体的框架或语言,而是“面对未知问题时的拆解能力、面对压力时的抗挫能力、面对变化时的学习能力”。

“有人说程序员是‘代码搬运工’,但我觉得我们更像‘数字世界的建筑师’——每一行代码都是一块砖,只要用心构筑,终能建成属于自己的技术大厦。”张锐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