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鸟巢首站!全息舞台!AI互动!拟邀谢霆锋、那英助阵!”近日,一条关于王菲2025年“归途”世界巡演的消息在网上热传。尽管很快就被王菲经纪人陈家瑛“打脸”辟谣,但话题阅读量火速破5亿,抖音小视频被百万人点赞,某票务平台所谓“预售链接”测试页面甚至同时涌入82万用户整瘫服务器……半退圈的王菲,依然是乐坛“传奇”。
这并非王菲首次被“复出”。检索发现,“王菲开唱”词条隔三岔五就有。最近一次是2024年7月,“王菲11月上海开唱”消息曾登顶热搜,黄牛以“内部预订”收割流量,最终被陈家瑛以“保留法律追究权利”的声明击碎。谣言频传的背后,究竟是谁在搅动风云?
王菲经纪人打假
本次“王菲将启动全球巡演”的假消息比以往更真。巡演主题“定为‘归途’,寓意王菲在暂别乐坛多年后重新回归”;巡演城市“首站北京启航,还将前往海外城市”;舞台设计“斥资过亿,集齐科技、艺术、情怀三大元素,引入当下最先进的全息投影技术,届时王菲身影或将在光影交错间如梦如幻浮现,还精心设计AI实时互动,歌迷有望与偶像‘亲密接触’”;歌单更是“24首经典代表作全新编曲”。从演出主题到巡演城市,再到亮点剧透,均有“内部人士”翔实爆料,甚至有博主做好了抢票攻略。
消息一出,迅速在歌迷群体及广大网友间蔓延开来,让大家的期待值拉满。加上某票务平台“意外泄露”的测试链接,使得传闻愈演愈烈。有人发现在该链接中,王菲演唱会“鸟巢首站”的票价被炒至6万元。面对媒体的求证,王菲经纪人陈家瑛很快给出明确回应:“全部是假消息,并无此事。”
背后藏灰色链条
王菲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种复出传闻中,甚至越传越逼真,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对比2024年和本次的巡演假消息,有着耐人寻味的共同点,两次传闻的叙事如出一辙:详尽到城市名单的制作方案、票务平台“测试链接”的意外泄露,以及动辄数万元的“天价票”炒作。这一切都指向资本和黄牛的炒作,此类广泛传播的“精准谣言”,往往依托粉丝心理与资本需求“量体裁衣”。有演出行业人士透露:“黄牛、营销号、票务平台形成灰色链条,通过‘狼来了’测试市场反应,收割流量,甚至倒逼艺人团队就范。”
该灰色产业链的形成源于王菲巨大的市场价值。以2016年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为例,当年仅在上海举办一场,三档票价依次为1800元、5800元、7800元,堪称业内“天价”。其衍生品销售更创造行业神话,官方推出的“豪华大礼包”,除了门票还搭配蒂凡尼项链、祖玛珑香水等奢侈品,售价高达13800元。本场演出最终创造单场3.8亿元的票房,至今无人能破纪录。此次“巡演消息”一出,也有自称演出商透露,王菲若巡演,单场票房保底4.2亿元,但需签署“天价对赌协议”,所以资本提前试探市场。
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流行音乐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的深圳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授张又丹认为,“假消息能够被传播,反映出大众对这个话题的高度关注和期待。”粉丝和公众的强烈期待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此类消息的助推器。自2016年“幻乐一场”演唱会后,王菲鲜有在公共场合登台,但2025央视春晚,她惊艳亮相演唱新歌《世界赠予我的》,引发极大反响。某音乐平台数据显示,近5年“最期待复出歌手”投票中,王菲以97.6%得票率遥遥领先,歌迷高度期待王菲重回舞台。
张又丹表示,杜绝虚假信息传播,不仅需要平台加强信息真伪核实,媒体也要帮助公众提升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