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讯 (记者 杨慧) 近日,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深圳尚书吧主办的系列文化讲座第六期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尚书吧正式开讲。
淸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国刚做客深圳尚书吧,为市民朋友做题为“今天我们如何读历史——《资治通鉴》的读法”的分享。张国刚通过深入剖析经典历史案例与治学智慧,为听众呈现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启发的精彩讲座。讲座从历史学习方法论切入,结合《资治通鉴》探讨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赋能当代实践。
张国刚首先从大众熟悉的“吴下阿蒙”的故事切入经典文本,指出读史的意义在于“涉猎见往事,非为治经博士”,最终目标是提升个人才略与格局。同时他以多个经典案例阐释历史对当代的镜鉴意义,历史提醒我们需平衡“智商与情商”,既要珍视人才,也需包容其不足。
讲座尾声,张国刚总结:《资治通鉴》记载了共1362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政治制度奠基与转型的关键期,其价值不仅在于翔实的史料,更在于司马光“资治”的编纂精神。当代读者应以“同情之理解”代入历史场景,从得失中提炼应对现实挑战的智慧。他道出学习《资治通鉴》三重境界——自淑、诲人、知道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