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田怀谷
距离深圳1.2万公里外的非洲赤道几内亚巴塔医院有位深圳医生,他仅凭极其简陋的设备就帮当地医院诊断出很多罕见的疑难病症,被当地医生称为“中国神探”。他就是来自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第33批援赤几中国医疗队检验科副主任技师陈泽衍。
自己动手
按中国标准再造检验科
2023年12月,刚从深圳抵达巴塔医院工作的陈泽衍被眼前的景象吓一跳:医院没有自来水,只能用桶接空调的冷凝水用来洗手、冲洗玻片;检验科只有2台显微镜,其中1台没有灯泡,另外1台没有高倍镜;唯一的烤箱因为接触不良,时常“罢工”;离心机因为程序设置错误只要启动就报警;最珍贵的血球机因为配件损坏,已经无法使用,血常规全部要依靠手工做检查……
简陋的条件并没有让陈泽衍气馁,他带着工具,自己动手对故障设备逐一进行维修,并自费从国内购置血球仪的配件空运到赤几,最终救活了血球仪。
设备终于修好了,但是科室的工作效率却上不去。陈泽衍按照国内检验科管理的标准,迅速开始了“检验科再造”。他重新规划科室分区,并把人员岗位进行固化,全团队流水线作业,以提高质量和效率;要求检验师做血涂片检查时必须先用低倍镜筛查,再用高倍镜复核,以提高镜检阳性率;在疟疾高发季,推行“快速检测初筛+显微镜复核确诊”的双轨制流程,将疟疾检测时间缩短至30分钟,让大量重症疟疾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化身“神探”
靠老旧设备诊断出罕见病
赤道几内亚地区寄生虫病流行较为严重,除了恶性疟疾外,丝虫病也不少见。但是丝虫病患者最初的症状并不明显,这个阶段很容易漏诊。等后期患者出现“大象腿”、阴囊肿大等症状时,再进行治疗就无法逆转这些损害了。
2024年4月的一天,巴塔医院内科医生阿黛拉带着哥哥菲利斯找到陈泽衍。原来菲利斯4个多月前突然出现全身瘙痒的情况,多番求医没有效果。阿黛拉听说陈泽衍的实验室诊断技术非常好,希望从他这里找到突破口。
陈泽衍仔细问诊,重新检验。经过仔细查找,终于在涂片的某处发现了一只细如蚕丝卷曲成“6”字的寄生虫,这是罕见的Perstans丝虫!它的虫体更加纤细,体宽只有当地常见罗阿丝虫的1/3,所以容易漏诊。
“罪魁祸首”被找到以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对症用药后,菲利斯的病症很快消失了。
在援非一年多的时间里,陈泽衍仅凭一台显微镜,除了诊断各类疟原虫和丝虫,还诊断出不少如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肺曲霉菌病、隐孢子虫病、异尖线虫感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罕见疑难病症,成了检验科的“中国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