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晚报记者 石耿珲
龙华区振能学校旁,德胜路与高尔夫大道交会处,从一段水泥阶梯拾级而上,“梨想生活”生鲜店如岩燕一般“落”在路旁高处。23岁的孔颖踮脚打开卷帘门,将清晨便运达的货物摆放上货架,在冷柜的嗡鸣声中码齐最后一盒鸡蛋。
这些动作她重复了100余天——自2024年11月10日开启创业征程,这位双耳佩戴助听器的姑娘在观湖街道及松元厦社区残联的帮助下,以精心挑选的健康绿色食品为招牌,从五谷杂粮到养生茶饮,用值得信赖的“菜篮子”收获了不少邻里订单。
“邻居朋友能对商品给出好的反馈,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同和鼓励。”货架上贴满了孔颖手写的便签,让邻里动容的并非便签上实惠的价格,而是她如岩燕筑巢般的坚韧——即便无声,也能让善意扎根生长。
从写字楼到生鲜店
无声菜篮成了社区“明星”
“不好意思,我回一下微信。”采访间隙,孔颖的手机不断跳出弹窗——或预订下单,或产品反馈,这位“小老板”从不愿落下任何一条顾客的信息,用热忱与真诚感动着社区邻里。
2001年出生的孔颖是一位先天性听力障碍者。去年夏天,她在完成大学学业后进入了一家位于南山区的设计公司。
早晨从家出发到南山南油上班,路上需要花费1小时40分钟的时间,这意味着6点30分她就需要起床,中午又只有1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孔颖掰着指头算起这笔“时间账”,在心里逐渐萌生出创业的念头。
10月份开始规划,11月初“梨想生活”生鲜店就正式开张。“‘梨’代表生鲜,取谐音‘理想生活’,点明了我们的经营模式。”谈及当时踏足生鲜行业的缘由,孔颖告诉深晚记者,自己和母亲孙玉琼在创业规划之初便了解到“绿色团购+健康服务”这一新颖的经营模式,即前店生鲜超市,后店中医理疗馆。思路清晰的孔颖果断地投入市场考察、选品质量调研等工作。
优质的选品、贴近生活及更有温情的高频次消费,加之线上线下的便利自提模式,这家不起眼的社区小店逐渐变得门庭若市,孔颖在处理现有固定订单之余还更加积极地尝试不同种类的产品,丰富邻里的选购需求。
无声菜篮子里
跑起一场爱心接力赛
小店创业不易,幸得多方聚力。
去年10月,得知孔颖的创业想法,龙华区观湖街道和松元厦社区残联带上一本《深圳市龙华区残疾人就业政策服务指南》上门,主动向她介绍了自主创业场地租金补贴等针对残疾人创业的帮扶政策。松元厦社区残联工作人员邱俊芳耐心向孔颖嘱咐着各项补贴申请的时间节点及所需材料,让孔颖及家人倍感暖心。
龙华区观湖街道益群社公益服务协会不久前也来到“梨想生活”,向孔颖及孙玉琼了解了小店经营情况后,工作人员主动表示将在公益阵地中为小店绿色健康产品开拓“专属空间”,并在公益活动直播中合作“带货”。
“孙姐在益膳社成长起来,又用所学的膳食知识带动小颖,非常励志!”龙华区残疾人服务协会副会长,观湖街道益群社公益服务协会发起人沈思敏与孔颖一家人结缘已早,得知小店开业,她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让基层公益力量实现在地生长与反哺,‘公益生态圈’便完成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