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深圳晚报

从教育到医疗……你关心的都有人惦记

日期:02-25
字号:
版面:[db:版面标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现场。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深圳晚报讯 (记者 林涛 许娇蛟) 2月24日,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从高等教育赋能产业升级,到人工智能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从大力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到完善医疗和养老服务体系,政协委员紧扣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市民群众关切的民生热点问题积极献策。

●胡伟

培养“司法”“科技”双精通的复合型人才

“2024年7月,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上线全国首个司法审判垂直领域大模型——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上线半年,深圳司法效率就获得显著提升。但司法科技创新突破涉及一系列产学研用链条,目前法院、律所、科技公司分别推进,组织形态相对零散,未形成协同效应。”市政协委员胡伟建议,深圳要打造国家级司法科技研发中心,推动司法科技多层次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司法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深谙“司法”和精通“科技”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司法科技人才。

●张立源

提升关键学科建设,培育“高智量”人才

“深圳高等教育在助推产业发展存在短板,即高校创新与产业需求协同不足,关键学科建设亟待提升。”市政协委员张立源说。他指出应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院校破题”的科研机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高智量”人才。此外,他呼吁设立市级“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委员会”,优化基金评审机制,推动学科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深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黄熙

打造国际法律事务交往中心城市

“深圳是‘中国制造’出海的前沿阵地,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不仅是实现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使命和担当。”市政协委员黄熙认为,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面向企业的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提升迫在眉睫。她建议深圳统筹推进涉外法治“总布局”,打造国际法律事务交往中心城市,有计划地引入符合深圳发展需求的涉外法律服务大机构、大平台和顶级专家。同时,深圳要努力搭建供需服务“联通圈”,构建高端人才“核心圈”,扩大法律服务“资源圈”,为企业安全出海保驾护航。

●卓伟华

以赛事为媒,打造国际体育名城

围绕深圳体育产业的发展,市政协委员卓伟华认为还需在赛事层级提升、体育消费结构优化等多方面发力,建议以国际体育赛事为载体,打造“一区一品牌”特色赛事,如大鹏的水上运动、盐田的自行车赛事等,展现深圳城市魅力。同时,他呼吁以全民参与为基础,推广体育休闲与健身文化,以2025年全运会为契机,推动体育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助力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

●张敏

建设无陪护病房,破解“一人生病全家忙”

一人生病全家奔波?市政协委员张敏建议深圳大力建设无陪护病房。她指出,深圳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推广力度和配套体系仍需加强。建议加快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强化财政投入和医保政策支持,完善医疗护理员资质准入和培训制度。此外,还需加强智能化与信息化建设,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升护理质量,通过高质量建设无陪护病房,进一步破解“一人生病、全家受累”的困境,实现老有颐养目标。

●李子刚

“引进来”“走出去”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

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是优化对外开放布局的重要举措。市政协委员李子刚认为,深圳近些年大力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取得显著成效,但深圳要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提升“出海”服务能力。在“引进来”方面,他建议深圳要建立进口对冲平衡机制,全链条健全进口贸易支撑保障体系,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创新引进国际高水平人才;在“走出去”方面,则要统筹资源,提升外贸外包外经服务质量,组建深港“走出去”联合体,推动深圳贸易投资合作质量更上层楼。

●张京京

建立知识信息平台,推动全民健康

“健康科普效果不佳,健康生活方式推广不足,全民健康素质培育还需进一步提升。”市政协委员张京京建议要优化健康科普内容,建立健康知识信息平台,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与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另外,要强化医疗服务与健康素质培育的结合,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健康影响评估制度立法,助力深圳打造健康中国样板城市。

●彭琛

将深圳打造为“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示范区”

市政协委员彭琛认为,两岸青年是两岸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两岸青年交流互动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为凝聚两岸融合发展的青春力量,彭琛建议发挥深圳“双区”建设和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先行先试的优势,将深圳打造为“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两岸青少年之间更广领域、更多层次、更大规模的常态化交流,促进两岸青少年成为携手同行的好朋友、好伙伴,为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贡献深圳力量。

●吕海阳

培育AI人才,挖掘商业应用价值

市政协委员吕海阳在发言中表示,深圳中小企业在数据获取、核心应用场景挖掘、投融资环境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他建议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降低数据准备成本,支持构建行业大模型,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服务。同时,他呼吁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本地AI人才,挖掘具有商业价值的应用场景,为中小企业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龙武剑

鼓励“专精特新”在深“首发首秀”

“专精特新企业处于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与产业链的关键节点,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市政协委员龙武剑认为,当前,优化服务机制、拓宽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尤为重要。他建议,在政策法规层面,要加大对创新技术应用场景推广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支持国有企业、链主企业在重点创新场景中规模化应用专精特新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案,引导鼓励各类新技术、新产品在深“首发首秀”,形成具有引领作用的首发效应。

●孙方平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护航数字生活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风险和事故日益凸显。深圳作为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重镇,需加强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市政协委员孙方平在发言时指出。他建议加大网络基础建设,推进技术融合创新,促进生态共建引领,为全球超大城市网络安全治理提供“深圳方案”,让市民畅享数字美好生活。

●方舟

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作用讲好深圳故事

长期以来,依托“一国两制”优势,香港发挥了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的“超级联系人”作用。未来,可以通过加强深港合作,更充分利用香港“超级联系人”的桥梁作用。市政协委员方舟建议,深圳可以加强与驻港外国团体机构、在港国际组织的联系沟通,传播好深圳故事,提升深圳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同时与香港探索利用深港间的科技合作平台,共同推动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实施。

●封昌红

让“深圳设计”成为城市营销名片

“设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也是衡量一个企业、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市政协委员封昌红认为,深圳在设计领域拥有丰厚的积累和美好的前景,她建议深圳以“新”为起点,以“质”为路径,实施由“一平台、一基地、一大赛、一工坊、一基金”组成的人工智能设计“五个一”工程,打造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设计高地。同时,要构建国际设计人才“蓄水池”,加大对“链主”的培育,在产业变革的当下推动设计赋能千行百业万品,让“深圳设计”成为城市营销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