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亲历香港回归祖国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起,我便坚信,祖国广袤的土地是让我们枝繁叶茂的坚实支撑。立足香港、扎根深圳,我投身于创业浪潮之中,深度参与深港金融合作的发展进程,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从一片热土,逐渐成长为蓬勃发展的经济高地。如今,这里汇聚了无限机遇与活力,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口述时间
2024年12月10日
口述地点
深圳市罗湖区城脉中心
本期采写
深圳晚报记者 成功 程旭薇
庄紫祥
出生于1967年,福建人。哲学博士、注册会计师、太平绅士、皇冠拿督、世界杰出华人;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委员;担任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香港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基金会主席、香港中华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司库、深圳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大湾区金融科技促进总会会长等社会公职。银迅、中道、中付集团董事局主席。
壹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我选择回到香港,只为在自己的土地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举家赴港
开启拼搏人生
我出生在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下宅村,父母都是教师。1978年,为了生计,我们全家迁往香港。原本行程并无特殊安排,父亲却格外用心,特意选在10月1日——国庆节那天抵达香港。这是新中国的生日,也是我们新生活的开始。
在香港的第一顿饭,是亲戚朋友请我们吃的。我欣赏着香港街头缤纷的霓虹灯,喝着人生第一杯可乐,满心向往。新奇过后,生活的艰辛接踵而至。我们一家六口人挤在大约6平方米的房间里,人均不足1平方米,每周能吃上一次超市的冰鲜鸡已是奢侈。即便如此,我们从未放弃拼搏。
父母常说的“靠自己”,我铭记在心。小时候,我跟着哥哥打工,清晨五点半就睡眼惺忪地坐上大巴,一路颠簸去干活,常常干到很晚才回家;就连“打台风”也被我视作机会,因为台风天上船工作能多挣些钱。上学后,我放学回家还会帮人做塑料胶花等手工活。从一个连ABC都不懂、连买字典的钱都没有的穷小子,到在校成绩名列前茅,我用努力实现了“逆袭”。
拼搏后的收获让我明白,时间会回报每一个努力的人。在香港,我们用了三年时间就初步“脱贫”,买上了房,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不做“英国梦”
踏上回港路
我曾有长达9年的英国留学和工作经历。当时,我专攻数字化会计,这个专业契合我擅长数学的优势,也满足了我对金融的浓厚兴趣。在英国大学毕业后,我顺利任职于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收入颇丰,和妻子也有了爱情的结晶,事业与生活蒸蒸日上。
所以,当我突然做出离开英国,回到香港的决定时,身边的朋友都感到不解,甚至有人调侃我“怎么那么傻”,放弃在英国的高薪工作、舒适住房,回到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地方。
答案很简单。当时在海外的华人,普遍从事基层工作,例如洗碗洗碟等,也因为存在一定的歧视,生活比较困难。我只是幸运地学习了专业性强的学科,才能有更多选择,过上相对优渥、有尊严的生活。但漂泊感无法纾解,异乡再好,也比不上家园。香港才是我的家,祖国才是我应该奋斗的地方。
时间进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这让一直心系香港的我无比激动。和当年父亲国庆节赴港的“仪式感”一样,我特意选择在7月1日前回到香港,期盼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刻,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暗下决心后,我拨通了与父亲的越洋电话。果然,父亲毫不犹豫地支持我,我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1997年6月21日,对当时29岁的我来说是至今难忘的一天。随着飞机缓缓降落,朝思暮想的故乡近在眼前。当双脚重新踏上香港这片熟悉的土地时,所有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
1997年6月30日晚,我早早地把手表调准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交接仪式的直播。直播开始,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飘扬在香港上空。我真正感受到了回家的温暖,感受到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力量。
贰
我创办了以支付为基础、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银迅集团,想让金融科技的便利真正落地生根。“宝地”深圳为银迅集团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充沛养分。
紧跟时代浪潮
抓住创业机遇
回到香港后,我进入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主要做内地和香港公司的上市审计。这份工作很稳定,但总觉得一眼就能看到头,人生好像被提前规划好了。那时我常想,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只为自己和“小家”而活,还是为更多人创造价值?于是,我又一次放弃了安定的工作,去做义工,体验社会百态,去放眼时代,找寻新的方向。
2003年7月,中央政府开始实行“内地居民香港自由行”政策。源源不断的内地游客赴港旅游,大大刺激了香港的消费与旅游市场,也对包括金融设施在内的香港服务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4年,内地和香港的金融合作有了重大进展。那一年,中国银联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金融网络。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成为银联国际化的重要起点。2004年1月18日,中国银联开通了银联卡在香港的受理业务,既方便了游客,也给金融行业带来了“一池活水”。香港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对金融科技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金融科技,大有可为!我捕捉到这个时机,决定创办一家专注于服务民众、赋能实体经济的金融科技公司。我积极谋划和中国银联合作,并成功争取到了合作机会。2004年,我带着团队,在香港忙得不可开交,紧锣密鼓间,租下办公室,建起机房,搭建清算系统、风控系统……银迅集团应运而生。
以支付为基础、以服务人民为核心,这一直是我给银迅集团的定位。支付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连接银行与千万商户的“中游”,在支付链条中,我们扮演“守护者”角色,利用先进技术,保障支付信息安全,为用户的资金安全保驾护航;同时,运用数字化手段,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帮助商户实现支付方式的多样化。我们的使命,正是通过优质的服务,打通链接商户的“最后一公里”,让金融科技的便利真正落地生根。
带着“香港经验”
扎根科技鹏城
隔海相望,近在咫尺,深圳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融,让我频繁往返于两地。在我的印象里,深圳是一座“奇迹之城”。它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有效率有激情,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从边陲小镇蜕变为国际化大都市。它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对外十分开放包容,为外籍人才创业开辟了“绿色通道”,也如饥似渴地吸纳着全球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始终保持着蓬勃的活力。
2007年,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大量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为香港金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加强香港与内地金融体系的融合,建立“互补”“互助”“互动”的“三互”关系,成为当年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在各种场合提及最多的词汇。
同年,我带着在香港与中国银联合作积累的技术与经验,将业务拓展到深圳。彼时,深圳的金融科技市场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展现出巨大潜力,是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金融科技企业的孵化摇篮。因此,即便我的“深漂”起点简陋至极——只有电梯口的一张桌子、两把凳子,也丝毫没有动摇我扎根深圳的打算。
深圳凭借科技优势,与香港的金融规则相结合,共同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两地在机构互设、人才互动、金融机制衔接、市场对接和业务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前海合作区为深港金融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成为港资金融机构进入内地的“第一站”。深港金融合作不断深化,成果喜人。
受惠于深圳的开放环境和政策支持,银迅集团从白手起家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已服务超过八百万商户,拥有三十个分公司,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业务覆盖全国多地。“宝地”深圳为银迅集团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充沛的养分。
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香港与深圳在金融科技领域不断深化合作,特别是在支付、跨境交易、数字人民币等方面。合作为香港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促进了两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发展跨境电商
连接深港供求
前海石公园,海风轻拂,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每见此景,我都感慨万千。曾经的泥泞滩涂,如今已崛起为繁华都市,前海日新月异,令人惊叹不已。而我创立的“港湾港货”,就坐落在这里。
2020年以来,因疫情关系,通关一度受阻,对深港两地的口岸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香港需要内地的市场,内地需要香港的优质商品。如何把二者的需求对接起来?跨境电商许或许是可行的路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本身就具备独特的优势。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的定位聚焦跨境交易和大宗交易,与香港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两者结合,不仅能有效整合资源,还能促进内地与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
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前海合作区的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功能更加完善,产业带动效应显著增强,深港两地为之欢欣鼓舞。银迅集团顺势而为,将业务从金融科技拓展到跨境电商领域。
我们在香港洽谈了大量老字号店铺,挑选出优质港货,随后,在前海妈湾建设线下体验店,为香港商品在内地销售进行线下尝试。为了保障商品品质,我们还设置了恒温保税仓。由此,我们在前海建立起一个港人、港货、港币结算的消费区,并竭力树立行业标杆。这种模式既带动了香港零售业发展,也深受内地消费者欢迎。
前海的政策创新和制度突破,为跨境电商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前海落地了全国首家“双牌照”境外银行,吸引大批港资和外资金融机构入驻,带来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和资金结算渠道;通过“跨境通办”等服务,香港企业无需返港即可办理相关业务,极大便利了深港两地经贸往来。
助力数字人民币
在深圳“生根发芽”
近年来,中国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发展迅猛,为公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然而,来华的外国友人大多习惯使用现金支付,在旅游或商务访问时可能面临诸多不便。中国经济要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更安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工具。
我第一次听说数字人民币时,心跳都加速了。它有着基础货币以上的庞大概念体系,为跨境支付和消费提供了全新可能。人民币数字化是金融领域的重大创新,是人民币走向全球的重要标志。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四个城市开展了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翌年,深圳罗湖在全国试点首发“数字人民币红包”,深圳走在了数字人民币研发、落地的前列。
自2023年起,罗湖区政府再次升级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将数字人民币作为重点核心领域。在罗湖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银迅集团旗下中付支付为罗湖区的重点商圈和商户提供了数字人民币支付、境外来华人士的外卡受理以及国内聚合支付等多元化的金融数字化解决方案。银迅集团旗下的易票科技还为商家提供定制化的SaaS服务、电子发票、小程序营销等,全方位助力商家经营。随着深港两地居民往来的日益频繁,目前,香港的八达通卡已与数字人民币实现了对接,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
参与数字人民币推广时,我惊喜地发现,它不仅是支付工具,更是连接不同文化、促进交流的桥梁。越来越多国际友人在深港旅居时,接触并使用数字人民币。便捷的支付体验,制造了美好的中国式消费记忆,传递出中国先进金融科技力量中的人文关怀。清晰可查的数字化消费记录,不亚于一份拟好的旅行清单,便于喜欢网络分享的年轻人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
肆
转眼已是我和政协结缘的第八年了。这些年,我活跃在深港两地,做一件件力所能及的事,践行社会责任,镌刻履职印记。
鼓励香港青年走进大湾区
为金融科技“造新血”
我始终鼓励香港青年,勇敢拥抱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大湾区拥有庞大的市场,突出的科创成果,完备的生产配套,给力的政府扶持政策,吸引大量高端企业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在区域内设立总部,带动整个湾区蓬勃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创业机会。
我深知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高度依赖。2018年,我创立了“大湾区金融科技促进总会”,旨在凝聚金融与科技界的精英,推动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活动,为香港青年搭建更大的舞台,帮助他们在大湾区施展才华。
银迅集团也在积极行动。我们聘请香港员工到内地与深圳团队共同工作,让他们亲身体验深圳的活力。同时安排深圳的优秀人才到香港工作,促进两地人才交流。我们还为青年提供了学习、实习机会。香港的金融科技人才缺口较大,我们希望通过种种方式,将香港的人才需求与深圳的科技优势精准对接。
履行政协委员职责
传递爱国爱港心声
在我成为深圳市政协委员后,又担任了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金融专业领域小组首席召集人。我组织委员赴香港,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以搭建深港两地的沟通桥梁。我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前后联络了十余个部门,沟通数十次,帮助数百名港人顺利回内地,并获评2023年度深圳市政协“优秀履职标兵”。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带着精心准备的14件提案参会。从便利香港居民往来内地,到解决境外旅客在国内现金消费的困难,从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枢纽港,到推动数字人民币钱包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桩桩件件提案,都倾注了我的所思所盼。
我始终认为,勇于发声是政协委员的担当。2023年,香港举行完善地区治理、重塑区议会制度后的首届区议会选举。为了助力选举,我在深港两地发起了100多场献爱心活动,每天要赶两三场活动,动辄从上午9点忙到晚上11点。在现场,我会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连讲三遍,只为让更多人听到我的声音。我的日程表里常常排满了校园、企业宣讲行程;写网评、录抖音、发视频号,网络传播时代的新媒体利器,我物尽其用。我要让利国利港的好声音更加“声入人心”。
深港金融合作正翻开崭新篇章,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深港“双向奔赴”日益加快,两地在金融科技、跨境交易、数字人民币等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拓展深化,为区域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必将迎来更多合作共赢新机遇。